-
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公布
1月11日,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获悉,我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参与机构遴选结果正式公布,中电联(北京)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电联认证中心”)等26家试点机构成功入选,标志着我国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正式启动。 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完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多部门围绕碳…
-
中国光伏助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国际论道)
近来,中国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设备引发外媒关注。韩国《中央日报》近日刊文称,浩瀚的沙漠上铺展着蓝色的光伏板,这是中国库布其沙漠中建设的“骏马电站”。近20万块光伏板组成了一个马的形状,象征着中国在奔向清洁能源大国道路上的努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24年12月30日公开了拍摄于中国库布其沙漠的光伏电站的卫星图像。NASA表示,库布其沙漠曾因全是沙…
-
我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两份报告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消息,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相关决定要求,2024年12月31日,我国如期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四次两年更新报告》。 两份报告全面反映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行动及其进展和成效,展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
-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上线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寇江泽)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近日正式上线运行。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是核算碳排放的重要参数,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因子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因子库的上线将为社会各界开展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便各类主体开展碳排放核算,有效降低全…
-
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 (郁静娴、周楠)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加强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投入品减量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强化科技集成创新,健全激励约…
-
全国碳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 2024年配额成交额超181亿元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及清缴工作结束。一年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 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亿吨。2023和2024两个年度的履约截止时间分别为2024年底和2025年底,实现一年一履约。截至2024年底,2023年…
-
海上风电项目管理有了新规范
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从强化规划管控、厉行节约集约、优化用海审批、坚持生态用海4方面提出12项措施,进一步优化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稳步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3910万千瓦,占全球总容量50%,已成为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市场。 自然资源部海…
-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突破
科技日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陈瑜)记者6日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中国华电所属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500标方/小时质子交换膜电解槽、3300标方/小时碱性电解槽产品日前正式下线,2.5兆瓦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实证平台投用。这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新突破,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华臻”3300标方…
-
水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大力发展水循环经济,把发展建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资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尽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河北迁安,一家钢铁企业应用电化学除垢技术,成功解决高碱度、高硬度水源的循环水浓缩问题;浙江杭州,一家印染公司采用膜处理系统和智慧用水管控技术,显著提高中水回用率及水重复利用率;山东日照,一家制浆造纸公司综合应用…
-
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
近日,《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印发,从强化规划管控、厉行节约集约、加强部门协同、坚持生态用海4个方面,提出12项政策措施,切实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上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水平。 强化规划管控,统筹协调海上风电项目空间布局。一是严格用海选址要求,海上风电项目用海必须符合国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