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业的两种形态三大规律

我们需要的是人性化、情感化、品质化的产品和服务。

2016年以来,大把的社会资源开始流向人工智能。科技媒体已经习惯于将头条留给AI,咨询机构频频为人工智能的未来“畅想”,投资者的圆桌论坛多半在讨论人工智能,就连BAT聚首的IT领袖峰会,也同样选择了人工智能这个话题。

不久前,云丁科技发布了旗下家用智能门锁品牌——鹿客智能门锁(英文为Loock Touch),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门锁上。其实自去年开始,AI技术的产品化浪潮来势汹汹,小米发布了人工智能电视、海尔推出了人工智能冰箱、荣耀推出了人工智能手机,还有很多来自创业公司的产品,比如图灵的原生机器人应用,VINCI推出的人工智能耳机,不一而足。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的产品化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机遇,从商业角度来讲更是无可厚非的。只是从出发点来看,单纯的将人工智能作为噱头,还是将人工智能看作是产品的加分项,则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

人工智能到底是不是“创业噱头”?

就在很多投资者开始押注人工智能的时候,也有一些理性的投资人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按照 Greylock 合伙人 Josh Elman的观点:有些公司把人工智能技术当“锤子”到处找“钉子”砸,一些投资者也很配合,遇到和人工智能沾边的公司,便很乐意的扔钱过去。

Josh Elman的观点不无道理,说出了人工智能创业的典型现象,也道出了投资者对于人工智能创业所表现出的盲从的感慨。事实上,在这种观点背后反映了当前人工智能创业的两种形态。

人工智能创业的两种形态

一种是大讲概念和生态,纸上谈兵般的“风口论”。

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往往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人工智能的发布会上,主讲人先谈及自家的技术进展,并赋予巨大的商业想象力,然后阐述未来努力的方向,强调自家的人工智能的格局,未来将利用AI技术变革哪些行业,以及能够想象到的应用场景。

现实却是,在PPT上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并没有找到落地的合作伙伴,自家引以为傲的产品和技术在用户数量上寥寥无几,所描绘的生态和场景或许在五到十年之后才有可能变成现实。这种形态在互联网巨头身上尤甚,在中等规模又急于崛起的互联网公司身上并不罕见,一些人工智能创业者也在模仿这种模式。不过,巨头们需要以此向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喂一颗定心丸,且自身也拥有足够的研发实力,中等公司可能在某项技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以此来吸引关注。最危险的恰恰是创业者们,靠这种方式来追逐“热钱”,又在行业竞争中本就没有太多优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另一种是静下心来做产品。

人工智能的商业化有三大核心,即技术、数据和场景,科技巨头们拥有数据上的优势,目前的焦点在于人工智能的技术深耕,场景是留给大多数创业者的唯一机会。现阶段的用户对人工智能技术并没有太多的期许,而人工智能在算法和深度学习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却为解决已有的用户痛点提供了契机。也就是说,创业者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商业场景,并避免落入大公司的“黑洞”。

笔者在这里分享几个亲身感受的例子,平时外出旅游时,看到不知名的花草总喜欢询问身边的朋友,但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知道,有一天在App Store里看到“微软识花”拍照识花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痛点,用到的正是图像识别技术。再比如说云丁科技的鹿客智能门锁(ID:loock01),市场上出售的产品采用的多是电子密码或指纹识别,由于技术上的瓶颈,打开锁的时间往往在10秒左右,遇到手心出汗或者手指比较脏的时候,解锁的失败率又很高。云丁科技实现了0.4秒极速解锁,我想这和图像拼接、图像识别、机器自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无关系。

不管人工智能的这波浪潮能够走多远,在AI这个新赛道上,巨头们虎视眈眈,二线公司如饥似渴,像云丁这样的创业企业更多的机会不是“以小博大”的做平台做生态,而是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技术,或者专心做好产品,切勿“因大失小”。

人工智能创业应遵循三个规律

几天前,罗永浩和罗振宇两个胖子略带营销性质的“长谈”可以说刷屏了微信朋友圈,虽未从中读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产品成功”这几个字却是最打动笔者的地方。博朗兄弟是懂产品的,盛田昭夫是懂产品的,乔布斯是懂产品的,罗永浩算吗?至少锤子的营销称得上成功,产品是否成功要因人而异,这对群体越来越庞大的人工智能创业者是一个启示。

在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人工智能产品中,亚马逊的Echo音响算是最为成功的产品,目前销量在800万台左右,名符其实的爆品。不过,对于Echo音响,极客看到了它超过7000项的功能,媒体看到了Echo音响的“智能家居入口”,国内的模仿者大讲Echo音响带来的商业模式。然而,普通的消费者青睐的只是一台具备语音助理功能的音响,且超过75%的时间用来播放音乐。

透过老罗的“长谈”和Echo音响的成功,人工智能创业者应该遵循下面三个规律:

1、用户体验驱动而非技术驱动。

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最终存活下来的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公司,而非那些只是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不管是人工智能电视、人工智能冰箱,还是人工智能门锁,当前用户体验的重心不是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炫技,而是借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用户体验。

就拿在场景上和音响同样低频购买、高频使用的门锁来说,可以尝试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很多,比如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等等,看上去都比指纹识别更加炫酷,如果是技术驱动思维的话,把这些炫酷的技术加进来本无可厚非,但从用户体验思维的角度来看,人脸识别和声音识别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虹膜识别可能因为用户戴着眼镜而失效,再加上用户对安全的隐忧,

鹿客智能门锁选择了另一种方向——安全感,这种安全感的打造包括从品牌到产品两个方面。

在笔者采访时,云丁科技CEO陈彬介绍,在品牌层面,鹿客智能门锁的“鹿”在东西方文化中都是幸运的动物,如国内的福禄寿的坐骑,国外圣诞老人的麋鹿等。同时,鹿也是机警的动物,有任何风险和危机它都能感知到,寓意着产品时刻注重安全。这属于大众印象层面的安全感输出。

在产品层面,被不少媒体称为是“门锁界iPhone”的鹿客智能门锁,在外观设计及性能上都算不错。其中双曲面屏设计在智能门锁,乃至智能家居行业都是比较少见的。在曲面屏上的同心圆指纹把手,更是在美学和功能上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一方面,同心圆符合设计美学的理念,这一点可以从iPhone7后置摄像头回归这个设计看出它的魅力。另一方面,相比方形模块,鹿客智能门锁同心圆中使用的是华为mate9同样的指纹芯片圆形模块,指纹识别范围更广,准确性更高,舒适性也更好。

相比之下,目前速度最快的三星智能门锁,开锁时间至少要3秒。陈彬表示,“这对提升安全至关重要。尾随作案的最佳时间就是掏出钥匙开门的那几秒钟,传统钥匙需要10秒,现有的指纹锁需要5秒,而我们的锁只需要0.4秒。”此外,在防劫持报警方面,用户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用预先设置的手指开门,即可远程报警。如果预设手机号打不通或无人接听,云丁科技的后台客服则迅速介入进行人工报警。

此外,设置仅下压一次开锁有效、特定指纹解锁激活报警等黑科技,尽可能减少尾随、绑架等极端情况给用户带来的伤害。这大概也是云丁科技等鹿客人工智能门锁上选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效率和安全感,并没有刻意炫技的原因所在。

对于“人工智能”的体现,陈彬表示,通过指纹拼接、图像识别、自学习算法等提升了指纹的通过率,“每次你完成指纹认证开门之后,所有的特征值、特征点都会被指纹认证算法学习用于下一次开门,越用越好用,越用通过率越高,这就叫人工智能。”

2、单品突围而非急于构建产品矩阵。

在亚马逊的人工智能产品中,并没有因为Echo音响的热销而大刀阔斧的组建产品矩阵,反观国内的创业者已经习惯于将生态和矩阵放在嘴边。好比说,在智能冰箱之后,连续推出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洗衣机等等,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智能家居环境。在软件产品上有着同样的色彩,市面上有很多人工智能反垃圾产品,最早的是UGC评论的过滤,可能在两个月的产品升级之后,就覆盖到了图片反垃圾、视频反垃圾、直播反垃圾等。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市场竞争中还未能形成核心的技术或产品优势,当巨头切入这个市场的时候,便只剩下挨打的资格了。相反,在人工智能尚未成熟之前,单品突围的思路值得借鉴,依赖某一技术领域或单个产品的优势锁定人群,先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比如说,定价2999元的鹿客智能门锁上线淘宝众筹后,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就突破了1000万元的认筹额,单品优势可见一斑。

3、学习苹果而非学习谷歌。

其实前面两点中,用户体验和单品突围已经有着明显的苹果色彩,而谷歌恰扮演了不断放出高科技Demo并在意识形态上走在最前沿的角色。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谷歌没有苹果成功,而是人工智能创业者更应该学习苹果的文化。

还是以智能门锁为例,谷歌的做法应该是开放解决方案,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形成入口优势,进而瞄准智能窗帘、智能灯泡等家居类产品,以门锁为入口撬动整个智能家居。而鹿客智能门锁采取了苹果式的做法,一方面把产品体验做的足够好,一方面请来行业内的知名设计师把产品做的足够漂亮,在市场上打响之后,可能会做其他安防产品形成联动,而非过早的涉足智能家居。而鹿客智能锁在发布之后,媒体也频频称之为“门锁界的iPhone”。可以想象,在研发、资金、市场等资源不够强大的情况下,苹果式的成长之路更加稳健和理性。

结语

应该说,这是一个属于创新创业者的黄金时代,资本环境足够成熟,从智能硬件开始,涌现出了O2O、VR、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潜在的机会。同时这也是一个人工红利逐渐消失的时代,很难出现第二个BAT,也很难复制所谓的“TMD”,我们需要的是人性化、情感化、品质化的产品和服务。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70)
Previous 2017 年 4 月 17 日 下午5:18
Next 2017 年 4 月 18 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

  • 绿色发展托起“民生福祉”: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做客人民网“人民会客厅”栏目时表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让“生态颜值”变成“经济价值”,托起“民生福祉”。 “20年来,我们村从‘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变成了‘人在村中走,犹如画中游’,老百姓吃上了‘…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12 日
    0
  • 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正式发布

    近日,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复旦大学、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编制的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正式发布。 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是针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气候特征与社会经济特点研制的一套面向金融应用场景的金融气象指数,包含长三角地区气温和制冷、制热等6条指数,并已于2月通过专家评审。长三角气温指数(系列)将在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中…

    国内新闻 2025 年 4 月 3 日
    0
  • 生态环境部:以生态环境“含金量”提升发展“含绿量”

    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就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成效进行介绍。 黄润秋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发展和保护成效不断提升。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的“含金量”显著提升。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

    2024 年 9 月 25 日
    1
  • 十二部委:加强核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推广,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委联合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全力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核技术更好更多惠及民生。 《方案》确定了七大重点任务及细分20项子任务。其中多项任务与环境相关。 例如,《方案》指出,加强核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推广,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国内新闻 2024 年 11 月 4 日
    0
  • 国家发改委发布《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技术清单》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公告称,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各有关中央企业、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审核和推荐了一批绿色技术。国家发改委形成了《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技术清单》,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5天)。

    2024 年 12 月 1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