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将荒漠化定义为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旱地土地退化。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全世界的生态安全、消除贫穷、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全球环境展望(四)》的报告,约有20亿人依靠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其中9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在全世界,总土地面积的30%以上是旱地。约有30%的旱地已经退化,特别容易荒漠化。全球每年有20000至50000平方公里因土地退化——主要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做法和气候变化造成的土壤流失——而损失,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损失比北美和欧洲高2至6倍。

为加强公众对荒漠化和干旱问题的关注,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6月17日设立为“防止荒漠化和干旱世界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9 月 23 日 下午1:39
Next 2024 年 9 月 23 日 下午1:41

相关推荐

  • 清洁技术

    什么是清洁技术?IoT 如何促进清洁技术的发展? 下载我们的简介了解绿色技术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 清洁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随着市政当局努力为市民改善空气和水质,清洁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也在积极寻求通过改善环境管理来降低成本以及潜在的法律和声誉风险。包括物联网 (IoT) 在内的技术进步正在帮助推动环境实践的巨大进步,从而为建设一个更清洁、更可…

    2024 年 9 月 23 日
    0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同志就《公告》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本次发布电力碳足迹因子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工作,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闻稿 2025 年 1 月 24 日
    0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建成覆盖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海洋、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把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最好的区域守护起来,以更加智慧的生态环境监测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在生态环境部3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

    新闻稿 2025 年 3 月 28 日
    0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先进适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发改环资〔2024〕1812号,以下简称《目录》)。 《目录》遴选了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

    2025 年 1 月 22 日
    0
  • “步履不停,以行动筑梦” 用“我们的行动”践行爱普生企业使命,让人与地球丰富多彩

    2022年9月,爱普生发布了企业使命——“通过‘省、小、精’创造价值,让人与地球丰富多彩。”不仅彰显了爱普生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更体现了其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承诺。在此过程中,爱普生始终关注社会问题,在全球各地采取行动。爱普生相信,丰富并不仅仅指大与多,而是追求“省、小、精”才能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们的精神富足。 爱普生的企业使命 爱普生多年来所追求…

    2025 年 1 月 7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