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速服务区,如何“零碳”运营?

绿电供应、林业碳汇等措施,让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年均减排3410.1吨二氧化碳,实现“零碳”运营。这个零碳服务区运营以来,通过节能降碳、固碳增汇,已具备可持续碳中和能力。

“电不多了,得赶紧充电。”国庆假期,林先生驾驶新能源汽车从山东济南赶往潍坊老家,行驶至青银高速K315公里处,他驶入济南东服务区。

传统印象中,服务区就是“加油、如厕、喝水、吃饭”的歇脚地,但林先生发现,这里有点不一样:碧草茵茵,绿树环绕,荷花喷泉造型别致,综合楼外墙点缀泉水图案。

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是山东高速重点建设的零碳服务区,于2019年7月26日正式开放运营。今年国庆假期期间,济南东服务区日均入区车辆约1.3万辆,日均入区客流约4.4万人次。

服务区如何实现“零碳”运营?“算算碳账单,门道在里面。”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张力带记者一探究竟。

服务区基本实现绿电供应,年节约标准煤1200吨

“跑200公里,超快充需要充多久?”车停在一处充电桩前,林先生问工作人员。

“1秒钟,1公里。”工作人员指指头顶的牌子——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有这么快?”林先生半信半疑,掏出手机扫码“一键充电”,接着,他下车休息片刻,再去接杯热水,回来一瞧,车已经电量满满。

服务区里,型号、功率不同的充电桩依次排开,林先生使用的超快充充电桩功率达到600千瓦。车辆穿梭,司机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型号、功率的充电桩自主充电。

济南东服务区占地300亩,规模大、遍布充电桩,日均用电量约6000千瓦时。电从哪里来?能供应充足吗?

张力指向车棚上方,一排排蓝黑色的光伏板整齐铺展。他介绍,服务区建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利用高速公路边坡、停车场和屋顶等,建成总装机容量3.2兆瓦的光伏电站,配套3.2兆瓦时储能设备,装机容量、储能规模在目前同类服务区建设项目中处于领先。张力说:“现在,服务区日均发电量1万千瓦时以上,年节约标准煤1200吨。”

日均发电量1万千瓦时以上,远超日均用电量6000千瓦时,富余的电去哪了?张力介绍:“服务区自给自足、基本实现绿电供应,多余的电能通过安全、高效的方式输送给电网。”

记者观察,服务区还藏着不少低碳“细节”:车棚上方,安装的是双面发电光伏板,利用反射、散射等原理,发电效率更高;停车场中央,一座向日葵造型的景观由光伏发电板搭建而成,白天源源不断吸收太阳能,夜里花瓣自动合拢;公路边坡,光伏板材质更柔软,守护公路安全……

节能降碳做“减法”,固碳增汇做“加法”

晌午,服务区综合楼内人流如织,走廊里弥漫着浓郁的饭菜香。

“一到饭点,人山人海。”张力说:“这里是山东省内客流量最大的服务区之一,年接待顾客能达1000余万人次。”

人流量大,就会在运营中产生较多废水,如何处理?

在服务区的“后花园”,绿化带角落里有两间白色平房。推开门,污水处理设备正在运转,污水在这里经过一系列处理,达标后再流入回用水罐,用于园区绿化、冲洗地面等。

服务区打造的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应用了水量、水质应急处理工艺技术,解决了服务区用水高峰低谷波动大、污水温室气体逸散大等难题,实现中水有效回收利用。

“以前,服务区运营、清扫用的都是柴油车,如今改用电动车;餐饮商家做饭的燃气锅灶也做了电气化改造,能用上清洁能源的都进行了替代。”张力说。

节能降碳做“减法”,固碳增汇做“加法”。林业碳汇提升系统是服务区实现零碳排放的重要方面。服务区通过增植1.9万余平方米绿植,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目前,服务区林业面积达6.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以上。为了提高服务区碳汇能力,特意遴选了固碳能力强的乔木和竹林等植被,有效提高服务区绿化固碳能力和生态功能。

智慧管控系统助力,服务区实现可持续碳中和

碳排放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计量?

回到办公桌前,张力打开零碳智慧管控系统介绍:“追踪碳排放动态数据,我们有个聪明‘助手’。”

屏幕上,有一座数字孪生服务区,各系统运维情况一览无余:今日发电量、充电桩功率、发电高峰期、空调运行数量……一组组数据实时闪动、跳跃。

这个智慧管控系统是山东高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区能源智慧管控系统,实现了与光伏、储能、微网、照明、暖通空调和污水处理等所有间接碳排放源的数据互通。

“数据互通后,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决策,智能操控设备。”张力解释,“比如,如果空调以室内26摄氏度为基准,低于此温度时,系统可自动关闭部分空调,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设备智慧化控制。”在他看来,有了这个“助手”,服务区才能算精账、巧管理。

张力算了笔账,“按照系统实时监测,服务区年均排放2060.97吨二氧化碳,通过林业碳汇提升系统年均减排3410.1吨二氧化碳,林业碳汇量53.4吨二氧化碳,这么算下来,服务区已实现‘零碳’运营。经过认证,服务区目前具备可持续碳中和能力。”

“目前,我国已建成近4000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如果能将零碳服务区经验推广开来,意义重大。”山东高速集团能源环境部副部长周鹏飞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生态设计、循环利用、工程绿化、能源替代等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助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10 月 9 日 上午9:53
Next 2024 年 10 月 12 日

相关推荐

  • 中国建立517项生态领域国家标准物质

    记者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批准建立一批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标准物质,涉及大气污染监测、水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方面,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4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483项。 保卫蓝天,聚焦大气污染监测。新批准发布的空气中异丁烷、空气中丙烯腈、空气中羰基硫、空气中异丁烯以及空气中苯等标准物质应用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

    国内新闻 2025 年 2 月 14 日
    0
  • 全国碳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 2024年配额成交额超181亿元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及清缴工作结束。一年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 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亿吨。2023和2024两个年度的履约截止时间分别为2024年底和2025年底,实现一年一履约。截至2024年底,2023年…

    2025 年 1 月 8 日
    0
  • 水利部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

    记者7月17日从水利部获悉,为扎实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应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北斗等技术强化河湖库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水利部近日印发《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方案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通过实施全国河湖基本情况摸底…

    国内新闻 2025 年 7 月 18 日
    0
  • 水清岸绿:苏州EOD项目成功亮相央视

    苏州市的环保新星闪耀登场,EOD项目成功上央视。这不仅是相城区渭塘小流域综合整治提升的喜讯,更是省内首个以镇级为主体的EOD项目。在2023年年底,该项目顺利通过评审,成为省级EOD项目库的一员。今年以来,渭塘镇全力以赴进行小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紫薇生态文化园、智能建造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园等重点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将生态治理与产业项目开发紧密结合,开创出“生态优先…

    2024 年 9 月 24 日
    0
  •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7月6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闭幕。近年来,贵州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行走黔南,一组数据更令人振奋信心。 今年前5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9%;2024年,黔南州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8.17%;2024年,黔南州新增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工厂;近3年,黔南州磷系现代化工和新能源…

    国内新闻 2025 年 7 月 9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