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速服务区,如何“零碳”运营?

绿电供应、林业碳汇等措施,让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年均减排3410.1吨二氧化碳,实现“零碳”运营。这个零碳服务区运营以来,通过节能降碳、固碳增汇,已具备可持续碳中和能力。

“电不多了,得赶紧充电。”国庆假期,林先生驾驶新能源汽车从山东济南赶往潍坊老家,行驶至青银高速K315公里处,他驶入济南东服务区。

传统印象中,服务区就是“加油、如厕、喝水、吃饭”的歇脚地,但林先生发现,这里有点不一样:碧草茵茵,绿树环绕,荷花喷泉造型别致,综合楼外墙点缀泉水图案。

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是山东高速重点建设的零碳服务区,于2019年7月26日正式开放运营。今年国庆假期期间,济南东服务区日均入区车辆约1.3万辆,日均入区客流约4.4万人次。

服务区如何实现“零碳”运营?“算算碳账单,门道在里面。”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张力带记者一探究竟。

服务区基本实现绿电供应,年节约标准煤1200吨

“跑200公里,超快充需要充多久?”车停在一处充电桩前,林先生问工作人员。

“1秒钟,1公里。”工作人员指指头顶的牌子——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有这么快?”林先生半信半疑,掏出手机扫码“一键充电”,接着,他下车休息片刻,再去接杯热水,回来一瞧,车已经电量满满。

服务区里,型号、功率不同的充电桩依次排开,林先生使用的超快充充电桩功率达到600千瓦。车辆穿梭,司机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型号、功率的充电桩自主充电。

济南东服务区占地300亩,规模大、遍布充电桩,日均用电量约6000千瓦时。电从哪里来?能供应充足吗?

张力指向车棚上方,一排排蓝黑色的光伏板整齐铺展。他介绍,服务区建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利用高速公路边坡、停车场和屋顶等,建成总装机容量3.2兆瓦的光伏电站,配套3.2兆瓦时储能设备,装机容量、储能规模在目前同类服务区建设项目中处于领先。张力说:“现在,服务区日均发电量1万千瓦时以上,年节约标准煤1200吨。”

日均发电量1万千瓦时以上,远超日均用电量6000千瓦时,富余的电去哪了?张力介绍:“服务区自给自足、基本实现绿电供应,多余的电能通过安全、高效的方式输送给电网。”

记者观察,服务区还藏着不少低碳“细节”:车棚上方,安装的是双面发电光伏板,利用反射、散射等原理,发电效率更高;停车场中央,一座向日葵造型的景观由光伏发电板搭建而成,白天源源不断吸收太阳能,夜里花瓣自动合拢;公路边坡,光伏板材质更柔软,守护公路安全……

节能降碳做“减法”,固碳增汇做“加法”

晌午,服务区综合楼内人流如织,走廊里弥漫着浓郁的饭菜香。

“一到饭点,人山人海。”张力说:“这里是山东省内客流量最大的服务区之一,年接待顾客能达1000余万人次。”

人流量大,就会在运营中产生较多废水,如何处理?

在服务区的“后花园”,绿化带角落里有两间白色平房。推开门,污水处理设备正在运转,污水在这里经过一系列处理,达标后再流入回用水罐,用于园区绿化、冲洗地面等。

服务区打造的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应用了水量、水质应急处理工艺技术,解决了服务区用水高峰低谷波动大、污水温室气体逸散大等难题,实现中水有效回收利用。

“以前,服务区运营、清扫用的都是柴油车,如今改用电动车;餐饮商家做饭的燃气锅灶也做了电气化改造,能用上清洁能源的都进行了替代。”张力说。

节能降碳做“减法”,固碳增汇做“加法”。林业碳汇提升系统是服务区实现零碳排放的重要方面。服务区通过增植1.9万余平方米绿植,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目前,服务区林业面积达6.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3%以上。为了提高服务区碳汇能力,特意遴选了固碳能力强的乔木和竹林等植被,有效提高服务区绿化固碳能力和生态功能。

智慧管控系统助力,服务区实现可持续碳中和

碳排放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计量?

回到办公桌前,张力打开零碳智慧管控系统介绍:“追踪碳排放动态数据,我们有个聪明‘助手’。”

屏幕上,有一座数字孪生服务区,各系统运维情况一览无余:今日发电量、充电桩功率、发电高峰期、空调运行数量……一组组数据实时闪动、跳跃。

这个智慧管控系统是山东高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区能源智慧管控系统,实现了与光伏、储能、微网、照明、暖通空调和污水处理等所有间接碳排放源的数据互通。

“数据互通后,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决策,智能操控设备。”张力解释,“比如,如果空调以室内26摄氏度为基准,低于此温度时,系统可自动关闭部分空调,实现能源精细化管理、设备智慧化控制。”在他看来,有了这个“助手”,服务区才能算精账、巧管理。

张力算了笔账,“按照系统实时监测,服务区年均排放2060.97吨二氧化碳,通过林业碳汇提升系统年均减排3410.1吨二氧化碳,林业碳汇量53.4吨二氧化碳,这么算下来,服务区已实现‘零碳’运营。经过认证,服务区目前具备可持续碳中和能力。”

“目前,我国已建成近4000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如果能将零碳服务区经验推广开来,意义重大。”山东高速集团能源环境部副部长周鹏飞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生态设计、循环利用、工程绿化、能源替代等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助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10 月 9 日 上午9:53
Next 2024 年 10 月 12 日

相关推荐

  • 八部门联合部署“碳方案”!到2025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

    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及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外发布《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

    2024 年 10 月 26 日
    0
  • “十五五”加强电氢协同规划的思考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新型能源体系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绿色电能、氢能都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力行业在促进新能源发展、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赋能等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氢生产国和应用市场。在全面谋划“十五五”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31 日
    0
  • 我国最大沙漠实现3046公里生态屏障全面锁边“合龙”

    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已在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将片片绿洲连点成线。剩余285公里空白区域集中在…

    2024 年 12 月 1 日
    0
  •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突破

    科技日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陈瑜)记者6日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中国华电所属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500标方/小时质子交换膜电解槽、3300标方/小时碱性电解槽产品日前正式下线,2.5兆瓦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实证平台投用。这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新突破,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华臻”3300标方…

    国内新闻 2025 年 1 月 8 日
    0
  • 国家发改委发布《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技术清单》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公告称,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各有关中央企业、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审核和推荐了一批绿色技术。国家发改委形成了《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技术清单》,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5天)。

    2024 年 12 月 1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