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产业大有可为 四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

【观点摘要】

·《意见》提出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市场、标准“六大”政策体系,是支撑全面绿色转型的“四梁八柱”。

·“双碳”战略引领加速能源革命,进一步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成为新时代形成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源泉。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大有可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部门、各地区要出真招、出实招,做好政策细化落实,确保实施见效。

广东深圳,新能源汽车有序充放电,为家庭用电提供有力支持;广西桂林,漓江排筏凭借“油改电”开启环保新篇章;新疆喀什,光伏板汇成“蓝色海洋”,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这些鲜活的场景,是我国各地积极探索绿色转型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以来,中国成为绿色转型发展成效最明显的国家。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皆因中国言出必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市场、标准“六大”政策体系,是支撑全面绿色转型的“四梁八柱”。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康艳兵在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栏目时表示,《意见》不仅确立了 2030年和2035年的绿色转型总体目标,涵盖了资源产出效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等具体指标,同时我国已作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重宣示。要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付出艰辛努力,需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康艳兵表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意味着要以更低的能源资源消耗、更少的碳排放以及更小的生态环境代价,高质量支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意见》用大量篇幅,提出了财税、金融、投资、价格、市场、标准“六大”政策体系,体现了政策体系对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保障作用。

从实践来看,政策支持绿色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康艳兵表示,当前许多国家纷纷采取补贴、贴息、税收抵免等政策措施,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产品给予激励支持,值得我国深入研究与借鉴。

《意见》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双碳’战略引领加速能源革命,进一步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成为新时代形成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源泉。我国绿色低碳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在康艳兵看来,四个重点领域值得关注:一是能源动力方式发生颠覆性变革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二是以节能降本提质增效为内生动力的技术创新迭代升级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三是跨领域跨行业能源供需综合系统智慧化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四是负碳技术创新催生的新质生产力。

“基于上述四大领域,还可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促使上下游产业链得以延伸拓展,新材料、元器件等领域也实现协同发展。”康艳兵认为,在许多关键节点都可能孕育着一个“隐形冠军”。初步估算,到2060年有望催生形成一个规模高达百万亿元级别的庞大投资市场,并且是绿色投资、有效投资。

他通过实例加以阐释,例如加快完善分时电价就是一项带动性很强的政策举措。只有充分体现出不同时段以及不同场景下电力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才能够切实有效地引导市场走向,进而为储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税收抵免这一方式在许多国家都是重要的政策手段,我国同样需要充分且合理地运用好这一政策“利器”。

康艳兵强调,《意见》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顶层设计文件,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各部门、各地区要出真招、出实招,做好政策细化落实,确保实施见效,切实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部门层面,应着重细化落实政策。《意见》明确了 “六大” 政策体系,相关领域的主管部门需进一步细化落实,将政策框架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规定。同时,应注重政策的一致性以避免冲突、精准性以直击要点、连续性以保障预期,通过加强统筹形成政策合力。

在地方层面,要致力于实施见效。各级地方政府是落实政策的主体,需积极引导企业遵循国家政策,确保企业和民众享受绿色转型发展的“政策红利”。同时,应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创新配套政策与体制机制,为国家政策体系完善提供参考。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11 月 6 日 下午8:55
Next 2024 年 11 月 13 日 上午9:22

相关推荐

  • 十二部委:加强核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推广,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委联合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全力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核技术更好更多惠及民生。 《方案》确定了七大重点任务及细分20项子任务。其中多项任务与环境相关。 例如,《方案》指出,加强核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推广,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国内新闻 2024 年 11 月 4 日
    0
  • 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从“出海”到“出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迎里程碑。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全年汽车产销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日,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产量、销量、出口量均刷新纪录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展现出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已在…

    国内新闻 2025 年 2 月 7 日
    0
  • 我国学界完成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新定位

    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发布新版《中国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研究成果。 这一成果是对2011年、2019年两版路线图的更新,也是在“双碳”目标下,学界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再定位、再评估、再预测。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化石能源大规模利用将不复存在,CCUS技术的…

    国内新闻 2024 年 12 月 25 日
    0
  • 生态环境部:中国为COP27取得的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近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中方全面深入参与近百项议题谈判磋商,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为会议取得一揽子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本次大会以“共同落实”为主题,对发展中国家高度关切的适应、资金及损失与损害…

    2024 年 9 月 21 日
    0
  • 三部门支持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25日发布通知明确,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相关工作,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根据通知,三部门在2024年首次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拟支持75个县开展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比2024年增加了8个。同时,考虑到2024年各地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2…

    国内新闻 2025 年 2 月 28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