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600多亿元可用,国家绿发基金打通环保和“双碳”两个板块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885亿元的规模,目前还有600多亿元可以使用。”近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副总经理吕彤轩在由E20环境平台主办的2024固废战略论坛上表示,“很多企业都可能是我们未来的合作伙伴”,“你们的好项目我都记下来了”,希望下一步能够深入对接。

在吕彤轩看来,“前几年老是把环保这个领域视为‘畏途’,觉得好像不是太赚钱”。但是,“今年是一个大年,投资相比前两年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为啥要“极端”关注这些领域?

据吕彤轩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已经打通了环保和“双碳”两个板块的“任督二脉”,找到了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办法。

办法之一就是投资以绿色甲醇为代表的氢基能源或氢气燃料。

“我们现在对这个领域‘极端’关注,因为这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未来。我们那么多农作物秸秆,那么多畜禽粪污,原来是公害,解决不了,现在都成宝贝了。在生产绿色甲醇、绿氨、SAF(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情况下,这些都成了‘极端’稀缺的资源。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的湿垃圾已经供不应求,开始琢磨怎么用超级熔炉的方式补充不足了。”吕彤轩说。

今年9月,上海举办了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合作签约仪式,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集团)分别与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投)、上海华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绿色甲醇项目原料供应、建设运营、加注销售签署协议。

据本报记者了解,位于上海老港生态环保基地的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属于上海城投。这一项目主要是将湿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提纯净化压缩制成生物天然气。项目一、二期处理湿垃圾2500吨/日,已经实现全量运营。三期设计处理规模为厨余垃圾2000吨/日,计划于2025年5月建成。三期项目全量投产后,老港基地内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将达到4500吨/日,年生物天然气供应量预计约为2400万立方米。相关方与申能集团的合作将极大填补上海绿色甲醇原料需求缺口。

吕彤轩介绍说:“成本方面,目前国内绿色甲醇的生产成本最低能做到4000元/吨左右,未来还会再降,刚需是摆在那里的,未来中国发展需要150万吨—170万吨生物甲醇,我国目前还几乎没有成型的绿色甲醇产量。”

据悉,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已经投资了上海岚泽能源科技的一个绿色甲醇项目,总投资两亿元,目前资金已经交割。“我们对未来这个行业极其看好,因为上海是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绿色燃料加注中心。以中国为主生产绿色甲醇是有确定性的。”吕彤轩说。

“垃圾中的垃圾”为何每吨能卖4000元?

过去,工业固废磷石膏是“垃圾中的垃圾”,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极难处理。但现在,行业积极探索,垃圾变废为宝,身价大涨。

例如,脱水磷石膏原来一吨只能卖四百块钱,但贵州磷化将其做成包装箱后出口澳大利亚,目前已经试水成功,一吨能够卖到4000块钱。

贵州磷化是全国最大的磷肥磷化工企业,也是全国最大的磷石膏排放企业。其每生产一吨磷酸,就会产生4吨至5吨磷石膏。2018年,贵州提出全面实施磷石膏“以渣定产”,要根据处理磷石膏废渣的能力倒推确定磷化工企业的产能。

吕彤轩感慨说:“贵州磷化找到的这条解决问题的路径不得了。我们国家有6亿吨磷石膏,每年新增8000万吨,利用量还不到3000万吨,40%的利用率都不到。我们支持贵州磷化绿色环保公司做高品质建材、装配式建筑,利用高分子材料做绿色包装箱,价值很大。这条路子闯出来了,下一步磷石膏的问题就有望得到解决了。四川、湖北、贵州这些磷石膏集中的地方都有望解决问题,我们要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据本报记者了解,除了贵州磷化,得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的还有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生态)的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姜功新告诉记者:“湖北生态前期已顺利引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4.9亿元权益资本投资,后续还将积极争取5亿元—10亿元的项目资本金。这些资金至少1/3会用于投资磷石膏综合利用领域。”湖北生态锚定能大量消纳磷石膏的路基材料、高值化利用的Ⅱ型无水石膏新型材料两个方向,可大幅提升湖北磷石膏消纳量和综合利用水平。

打通“任督二脉”第三招: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2024固废战略论坛上的一个高频词。环保企业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这一领域达成了共识。

吕彤轩说:“我们现在越来越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很了不起的。中国已经进入‘富钢铁时代’,现在街上到处都是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多光伏塔桶、光伏玻璃等。未来的生产肯定以循环经济为主,不会再用那么多原矿。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已经在支持锂电池回收企业。我们现在在跟中国供销集团、中国再生资源集团合作,对有价值的再生资源进行回收。”

目前,不少环保企业都在进行相关探索。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芮勇介绍说:“在循环经济方面,我们在动力电池回收、汽车拆解、废旧轮胎回收这3个赛道上也做了一些尝试,应该说有很多收获,希望以后和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有更多的合作。”

芮勇分享了环保企业拓展循环经济业务的切身体会。他认为做任何细分领域的资源循环业务,形成闭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形成不了闭环,只在中间做某一个加工环节是很难长期发展的。一方面,这会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原料受制于人,末端产品出路也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很容易“卷”,容易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导致低价竞争,企业没钱挣。因此,拓展动力电池回收、汽车拆解、废旧轮胎回收等业务的环保企业需要构建一些系统化的闭环能力。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循环经济方面的业务很辛苦,利润空间相对较小,完全靠市场化的手段去推进存在一定困难,特别需要像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这样的平台来引导。

据吕彤轩介绍,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在与中国供销集团进行谈判,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在他看来,绿色甲醇、磷石膏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等领域的项目都是打通环保和“双碳”两个板块的希望。

吕彤轩代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对环保企业投出了“橄榄枝”:“你们有好项目,我们能提供规模较大的资金支持。你们的痛点就是我们的兴奋点。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还有体量很大的资金,并且对固废领域已经产生并将持续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和大家有深入的合作。”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12 月 30 日
Next 2024 年 12 月 30 日

相关推荐

  • 能源绿色供给持续加强 我国风光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 今年以来,我国煤电装机占比持续下降,到3月底,煤电装机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4.9%,同比降低4.1个百分点,全国所有省份的煤电装机占比均已降至50%以下,我国能源绿色供给持续加强。

    国内新闻 3天前
    0
  • 2024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24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负责人共同评选的2024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入选的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分别是: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拉索”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复粒稻遗传奥秘破译;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首次实现;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研制成功;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国家重大工…

    2024 年 12 月 25 日
    0
  • 我国学界完成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新定位

    第三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发布新版《中国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研究成果。 这一成果是对2011年、2019年两版路线图的更新,也是在“双碳”目标下,学界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再定位、再评估、再预测。 “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化石能源大规模利用将不复存在,CCUS技术的…

    国内新闻 2024 年 12 月 25 日
    0
  • 新能源产业拉动铜消费

    铜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碳中和目标下,随着新能源汽车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用铜量增长,铜消费步入景气周期。新能源产业发展不仅带来铜材料需求量的增长,还倒逼铜企转型升级提升铜材料性能。长期看,新能源产业将对铜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铜金属导电性、延展性、耐用性和耐腐蚀性都很高。过去,铜主要应用在建筑、基础设施、工业制造、交通…

    2024 年 10 月 16 日
    0
  • 以旧换新政策下,废旧家电何处去?

    记忆犹新的电子废弃物处理方式,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益。在今天以旧换新政策下,每年8000万台电视、6000万台空调等家电面临淘汰。这些数量惊人的旧家电,在今天将以何种方式被消解处理? 我为什么要换家电? 进入5月后,珠海遭遇了连续降雨,家住11楼的彭女士在一周前购买了新空调,一直无法进行室外施工。 彭女士家的4台空调都是2011年买房装修时安装的,之后的10…

    2024 年 10 月 16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