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生活中这样“挖碳”

市民在生活中这样“挖碳”

早上7点半,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后湖苑社区的市民魏英像往常一样出门上班,在路边“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开始了她一天的低碳生活,在她个人“碳账本”上持续累积碳减排量。

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工具,其实,普通人在生活中也能通过绿色低碳行为参与碳减排,并且还能获得收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近日,记者跟随武汉的“低碳达人”,实地体验生活中的各类低碳场景,展开一场“挖碳”之旅,感受碳普惠带来的获得感。

骑单车、乘地铁等能攒碳减排量

魏英骑行大概5分钟后,来到了后湖大道地铁站,随即用支付宝乘车码扫码进站。大约40分钟后,抵达单位所在的武昌区中北路中碳登大厦。

“刚才我通过共享单车和地铁出行,一共积攒了913克的碳减排量。”魏英打开手机微信上的“武碳江湖”小程序,只见首页上显示她的减排量余额有105866克,累计减排量达到了183068克。点击查看“减排量明细”,每笔低碳行为的具体减排量一目了然:骑行“+84g”,地铁出行“+829g”。

如今在武汉,市民的每一次绿色出行和其他低碳行为都能转化成减排量,纳入个人数字碳账户“储蓄”起来,这得益于由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开发、2023年6月上线的“武碳江湖”。

“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专业运营碳普惠的国有企业,由湖北省属国企宏泰集团联合有关企业共建,探索政策与市场相结合,构建政府治碳、企业降碳、个人低碳三位一体的全新碳普惠体系。”湖北宏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世敏介绍,该集团是全国独具碳要素特色的省级金融控股企业,承担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中碳登)和湖北区域碳市场的建设任务。

丰富的减排场景和严谨的减排量计算,是“武碳江湖”的一大特色。打开小程序,记者看到目前接入的低碳场景包括公交、地铁、骑行、新能源车出行,新能源车充电,拼车/顺风车,居民节约用电,自备购物袋,可再生回收等。

“我只需授权小程序读取我的武汉地区乘车码服务数据,每乘坐1次公交,就能获得212.5克减排量;每乘坐1公里地铁,就能获得78.4克减排量。”魏英举例说,她还能通过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开发的“惠节电”小程序,授权用户住宅节电数据,系统能够自动与全市用电平均水平进行对比,每少用1度电,就能获得525克减排量,足不出户“赚”减排量。

这些低碳行为是如何具体量化的呢?近年来,武汉市陆续出台了《武汉市碳普惠方法学编制大纲》《武汉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为碳普惠体系规范化管理、方法学和减排量技术评估提供有力支撑。

“比如,依据去年9月发布的《武汉市轨道交通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将个人用户选择机动化出行的排放与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产生的排放,按照一定的公式进行比较计算,最后便能得出个人地铁出行的碳普惠减排量。”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介绍,碳普惠方法学旨在通过这种机制,引导个人选择轨道交通方式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效果。

个人碳减排量能兑换商品、参与公益

在公司楼下,魏英走进便利店,准备买一份早餐。她打开“武碳江湖”小程序,进入“低碳商城”页面,选择兑换了一张三明治五折电子券,经收银员扫码,她只需支付原价一半的金额。

“日常生活中积攒的这些碳减排量,可以用来兑换‘低碳商城’里的各种商品和优惠权益,比如零碳文创产品、食品折扣券、餐饮消费券、银行立减金兑换券等。”魏英说,她通过往返通勤的地铁、共享单车出行,以及节约用电、超市自备购物袋等低碳行为,通常一天下来就可以积攒2000多克减排量。这些减排量足够兑换一张热干面五折券,一单就可以帮她节省2—3元钱。

不只是兑换实物,武汉市民还可以用碳减排量参与公益活动。点击进入“武碳江湖”的“低碳活动”专区,“碳中和楼宇”、低碳马拉松、“零碳婚礼”等各类特色活动出现在列表中,用户动动手指,就能够参与其中,为活动捐赠减排量,助力活动实现碳中和。

2023年8月15日,“武碳江湖”上线了“长江有鱼”公益项目。活动期间,用户捐赠碳减排量,将由有关单位为项目定向配捐资金,用于支持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开展长江珍稀鱼类保护。魏英介绍,当时她一次性捐赠了5100克减排量,获得了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颁发的电子公益证书,“感觉自己为保护珍稀动物作了贡献,很有荣誉感”。这些捐赠的减排量将进入基金会碳账户,用于中和基金会日常运营产生的排放。

2024年以来,“武碳江湖”平台推出一系列“碳中和众筹”低碳活动,引导市民将个人减排量捐助给各类活动和公益项目,让碳中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已成功助力武汉马拉松、2024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六五环境日活动等10余项活动主办方达成“零碳”目标。

个人碳减排量能“打包”交易“变现”

除了用碳减排量兑换礼品、参与公益活动,个人是否可以直接参与碳市场的交易,把减排量“变现”?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张选强告诉记者,目前个人投资者可以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开户,参与湖北碳市场碳排放权的买卖和交易,但是有一定的门槛。

“湖北碳市场的最小交易量为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排放权配额或自愿减排量,而目前‘武碳江湖’上累计减排量最高的用户一年也只能储蓄10万多克,远未达到可以上市交易的标准。”刘树说。

不过,通过第三方平台归集,个人减排量可“打包”达到交易门槛。去年9月,武汉发布第二批碳普惠方法学,积极推广“分布式碳账户”模式,将滴滴出行、快电、支付宝乘车码等第三方服务平台作为个人碳减排量的归集工具。用户在这些平台上开通碳普惠账户后,其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将由“武碳江湖”实时核算,并经用户同意后由第三方平台归集。作为回馈,这些平台将向用户提供与减排量等值的优惠权益。

由平台汇集的这些个人碳普惠减排量,首次被纳入了碳市场交易。近日,有两笔公众积攒的碳普惠减排量共计2000吨,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完成交易,相关平台共获得碳收益8.7万元。“一笔是公众在快电平台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所获得的减排量,一笔是公众使用支付宝开展绿色出行的减排量。”张选强介绍,位于孝感市的舒氏集团有限公司购买了这2000吨减排量。

去年12月发布的《2024碳普惠发展白皮书》显示,有80%的用户听说过或参与过碳普惠及相关活动,相较于2023年增长53%;全国已有27个省份将发布碳普惠机制作为重点工作。在湖北武汉,“武碳江湖”平台用户数量已超过100万。

今年,“武碳江湖”将致力于进一步扩展碳普惠应用场景,将更多商超、酒店、餐饮店、金融网点等纳入进来,通过方法学计算和场景评价,为它们授牌“碳普惠场景”,用户到这些地方用餐、购物等,可以获得减排量,以此引导更多人到低碳场景消费,推动相关单位开展低碳改造和绿色转型。张世敏表示,湖北宏泰集团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进一步把碳普惠与碳交易、碳金融、碳产业相融合,不断完善碳普惠交易机制,通过个人的碳减排激励单位控排,实现“高碳补贴低碳”,以碳普惠“湖北模式”助力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链接

什么是碳普惠?

碳普惠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个人的低碳行为进行普惠性激励的一种创新机制。通过碳普惠机制,公众的绿色减排行为可以在互联网数字化平台被量化、记录。比如,选择公交地铁出行、进行垃圾分类等,都会被量化成减排量并记录在碳普惠平台个人账本中。通过碳普惠平台,政府、企业都可以给公众减排行为赋予激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碳普惠对提高公众绿色低碳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碳减排活动,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低碳转型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多个省市发布了碳普惠制度相关文件,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报记者李红梅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19日 18 版)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3 月 19 日
Next 2025 年 3 月 19 日

相关推荐

  •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获突破

    记者10日从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获悉,该院华一新教授团队近日在低共熔溶剂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不仅为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e科学》上。 随着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日益凸显。废旧电池中蕴含的有价金属如锂、钴等若能得到有效…

    国内新闻 2024 年 11 月 13 日
    0
  • 以实际行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近日在哥伦比亚城市卡利举行。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变化、物种入侵、过度开发等多重因素影响,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利益攸关方亟需形成合力,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目标达成。中国在政策制定、资源调动和技术赋能等方面积极作为,给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新机遇。…

    2024 年 11 月 13 日
    0
  • 全国碳市场启动四周年:扩围提质,引领绿色低碳转型

    2025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迎来启动四周年。 经过四年的发展,全国碳市场成功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这三大高耗能产业纳入其中。三大行业纳入后,覆盖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新增约30亿吨,加上此前电力行业覆盖的50多亿吨,我国强制性碳市场将覆盖80多亿吨的规模,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将超六成,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市…

    国内新闻 2025 年 7 月 18 日
    0
  • 全球最大、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建成!中国下一步怎么走?

    行至年尾,过去一年中国绿色转型引领全球,来年转型还将加速。 中国绿色转型引领全球 过去一年,中国能源绿色转型成效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见。 2024年,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有力降低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 9月底,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

    2024 年 12 月 27 日
    0
  • 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如何在保护洞庭湖水质的同时,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记者日前来到洞庭湖畔的采桑湖,这里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水质清澈、绿波荡漾。 “目前,水里养的主要是胖头鱼,肉质好,做剁椒鱼头非常鲜美!”上岸渔民蔡友元说,这里水域面积有1万多亩,湖里的“生态鱼”不喂饲料、纯天然散养,售价比普通“塘鱼”贵两三倍,但还是供不应求。 蔡友元介绍,他原来在洞庭湖里打鱼为生,每年…

    国内新闻 2025 年 5 月 6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