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沙护水脉 绿色产业富乡村——丹江口市石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6月17日,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来临。在这个呼吁全球关注土地退化、守护生态家园的时刻,回望湖北省丹江口市的石漠化治理之路,正是对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重要精神的生动实践。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市以科学治理破解“地球之癌”,在履行守水护水国家使命与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交出了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亮眼答卷,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科学治沙护水脉 绿色产业富乡村——丹江口市石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治理后的火焰山)

一、源头守护:筑牢国家水脉生态屏障

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丹江口市肩负的政治责任。曾几何时,江北逾7万亩石漠化土地如生态溃疡,尤以石鼓镇“火焰山”区域为甚——岩石大面积裸露,暴雨冲刷沟壑纵横,年水土流失量达11.79万吨,泥沙直侵丹江口水库,严重威胁水质安全。面对日本专家“不适宜造林”的断言,丹江口林业人以“石缝栽树”的创新魄力破局:造林队长徐泽成独创“挖窝、移土、砌石”三步法,配合“三提一踩一扶正”栽植技巧,将苗木成活率从30%提升至85%;石鼓林业站朱辉升研发的“虹吸滴灌节水装置”获国家专利,一桶水可满足苗木20天保湿需求。

科学治沙护水脉 绿色产业富乡村——丹江口市石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火焰山造林场景)

历经30年治理,“火焰山”变身“花果山”:重点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累计栽种侧柏、柑橘等180多万株,年保土11.79万吨、保水73.79万立方米,有效拦截泥沙入库。如今丹江口库区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标准,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好水”水源地,昔日威胁水源的生态区“溃疡”已蜕变为守护国家水脉的“绿色肺叶”。这一实践印证了荒漠化防治对水源地保护的关键作用。通过植被恢复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能从根本上保障水资源质量与供应安全,为全球同类地区提供重要范本。

二、兴业富民:激活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丹江口市创新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培育”联动路径,将石漠化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生态基石。在生态修复领域,实施坡改梯工程造出1.2万亩基本粮田,项目区农民粮食自给率提升至90%;推广5000余口沼气池和节柴灶,年节约薪柴1.5万吨,从源头减少林木砍伐。

引导发展特色经果林:石鼓镇“火焰山”片区建成8000亩柑橘、6000亩石榴基地,玉皇顶村柑橘专业合作社年产达2500多万公斤,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万元,较治理前增长3倍。“经果林套种牧草”的生态循环模式更实现产业效益翻倍——建成2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圈养黄牛1500头、山羊3000只,年增收500多万元,形成“山上有林、林下有草、草中有畜、畜下有肥”的良性循环。治理工程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3万个,吸引青年返乡。徐泽成造林队培育出200多名“乡土专家”,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的同频共振。

科学治沙护水脉 绿色产业富乡村——丹江口市石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玉皇顶村柑桔采摘)

这一模式揭示了荒漠化防治的多维价值。通过‌科学规划能将荒芜土地转化为发展引擎。发展特色农林业和循环经济,不仅能修复生态,更能显著提升农民收入,为全球荒漠化地区破解生态与发展困局树立标杆。

三、丹江口模式:治沙护水兴业系统协同

丹江口市治沙奇迹的核心,在于“组织引领+科技赋能+群众参与”的系统创新。成立石漠化综合治理办公室,统筹多部门构建协同治理体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等“四制”管理,确保8740万元整合资金精准使用。

科技赋能贯穿治理全程: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形成包含12项实用技术的治理体系,从苗木种植到生态循环产业,为治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科学治沙护水脉 绿色产业富乡村——丹江口市石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桔园映衬下的玉皇顶村)

群众参与是成功关键:通过算清“生态账”与“经济账”,发动群众投工投劳20余万工日。黄川村村民汪明朝的柑橘从“沾尘滞销”到“年售3万斤”,正是群众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的生动写照。

从日本专家眼中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的“生态银行”,丹江口市以“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林业精神,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治沙-护水-兴业”的实践路径,既为南水北调工程筑牢生态屏障,又让群众端稳“生态饭碗”。在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之际,丹江口市的成功经验证明:通过科学规划、多方协同、科技创新与群众参与,完全能够实现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这一可复制的“丹江口方案”,正激励全球更多地区加入防治荒漠化行动,共同守护地球家园,迈向生机勃勃的绿色未来。(通讯员 王凯 郑威)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6 月 24 日
Next 2025 年 6 月 30 日

相关推荐

  • 食品饮料行业首份玻璃回收报告发布 保乐力加中国入选先进案例

    2025年6月5日,上海——在第54个世界环境日之际,国际洋酒生产商协会与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联合发布首份《食品饮料行业玻璃包装容器回收利用研究》。食品饮料玻璃包装容器凭借安全、环保及高阻隔性,在高端与可持续包装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据测算,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节省约3吨原生资源并减少20%碳排放,其经济与环保价值显著。本报告聚焦食品饮料行业玻璃包装容器,围绕全价…

    2025 年 6 月 5 日
    0
  • 清洁技术

    什么是清洁技术?IoT 如何促进清洁技术的发展? 下载我们的简介了解绿色技术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 清洁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随着市政当局努力为市民改善空气和水质,清洁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许多企业也在积极寻求通过改善环境管理来降低成本以及潜在的法律和声誉风险。包括物联网 (IoT) 在内的技术进步正在帮助推动环境实践的巨大进步,从而为建设一个更清洁、更可…

    2024 年 9 月 23 日
    0
  • 2024年7月起这些环保规范和标准正式实施!

    自2024年7月1日起,一批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环境规范、标准正式实施,快来了解一下。 Part 1 全国文件及标准 1、《排污许可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排污许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噪声等专项污染防治法律,以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审批、执行以及与排污许…

    2024 年 9 月 23 日
    0
  • 到2060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需270万亿元,获国际支持“杯水车薪”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多少资金?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以下简称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明确:从2024年到2060年,共需资金约270万亿元。 这份重磅报告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编制,经由国务院授权后提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秘书处)。 根据《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规定,发达国家有支持发展中国…

    2025 年 1 月 23 日
    0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相关负责人就《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发布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同志就《公告》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本次发布电力碳足迹因子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碳足迹管理工作,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闻稿 2025 年 1 月 24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