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草、光伏的“协奏曲”

沙、草、光伏的“协奏曲”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习近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乌玛高速穿城而过,腾格里沙漠一望无垠。

大漠东南缘,占地1.32万亩、总装机容量55万千瓦的国家电投五凌电力余丁光伏电站沐浴在阳光下。驱车驶入,只见数以万计的光伏板纵横密布,连成一片蓝色汪洋;光伏板下,绿草茵茵,如繁星点缀。

然而5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第一次来到项目场址,黄沙望不到头,心也凉了半截,怎么这么荒凉?”国家电投五凌电力宁夏事业部工程管理部主任曾胜回忆。

这位来自湖南的80后,习惯了南方的盈盈绿意,初到余丁,就让大漠来了个“下马威”。夏季,日头毒辣,上衣干了湿、湿了干,胳膊晒脱了一层皮。冬季更是难熬,朔风呼号,刮得脸生疼,人禁不住直打哆嗦。

中卫,坐拥大片地势平坦的“沙戈荒”,光照资源充足,是建设光伏项目的理想之地。然而,在大漠里“种太阳”,并非一件易事。

夏热短、冬寒长、温差大、降水少、风沙强……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曾胜,向记者细数起自然条件的严苛。“5个月的工期内,施工人员克服了一重又一重的困难。”

不过,这还不是最费心思的。

“最重要的,是要一边施工,一边小心翼翼地呵护沙漠生态。”他坦言。

闲暇时,曾胜时常眺望远方。大漠看似满目苍黄、一成不变,但时间久了,他逐渐明白,一粒沙中亦含生态万千。

“沙戈荒的表面,有约10厘米厚的盐碱结晶壳,这是几千年大自然留下来的固沙体系。”曾胜告诉记者,如何进行水土保持,保护好本就脆弱的大漠生态,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考题。

如何解题?说话间,曾胜向记者展示起70多页厚的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书。一份份图表、一道道验算、一张张卫星云图……守护大漠生态的决心,藏在白纸黑字里。

漫步光伏板的靛蓝海洋,种种设计细节映入眼帘。

光伏区内,只见一根根0.3米粗、露出地面1.5米的圆柱型桩基有序排列,仿佛向上生长的“大树”,连成一片壮阔“森林”。

“这是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5米的高桩设计,加之机械打桩工艺,避免了大规模土建开挖和场平。”曾胜解释道。

桩基之下,别有洞天。“沙地下,纵横交错的电缆沟织成一张看不见的网。”曾胜介绍,“我们采用无线Zigbee、LORA等通信技术,尽量减少电缆敷设,挖沟的次数降低了。”

表土剥离回覆、防尘网苫盖、植绿增绿……各种“招数”综合运用,使电站建设全程土石方挖填量小、扰动地表少。经过5个月的攻坚,2020年12月,余丁光伏电站正式全容量并网发电。

“我们对水土保持的重视一以贯之,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项目最终的表土保护率达100%,林草植被恢复率达99.97%。”曾胜骄傲地说。

并网,不是结束。进入运维期,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考验才真正打响。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风沙侵蚀,是大漠中最难挨的事。

“风蚀不仅会造成光伏组件的磨损和裸露,严重时还可能形成热斑,导致整个太阳电池组件报废失效。”维检分部负责人丁杰说。

看着蒙灰的光伏板,丁杰眉头紧锁。如何才能驯服狂野的风沙?大伙儿想起一个“土方”——草方格治沙术。

在光伏板间铺上稻草,滚车铲过、咔嚓作响,稻草便扎根直立,宛如一排排向流沙宣战的旌旗……草方格,这项20世纪50年代由中卫人民首创的治沙术,在今天的新能源项目中也派上大用场。

“我们在项目建设和运维期间都进行了草方格压制,还播撒了近万亩草籽。”丁杰说,现在再俯瞰电站,2000多亩的草方格为沙海穿上锁甲,苜蓿、梭梭、沙蒿等植物涌起一片绿海。

草护光伏,反之亦然。

原来,光伏阵列能有效遮蔽阳光、调节热平衡、削弱风力。光伏板的集雨效应,加上清洁光伏板流下的水,共同为植被生长营造了有利的微环境。

“草与光伏可谓是‘双向奔赴’,在电站,沙、草、光伏三者相互依存,实现了奇妙的动态平衡。”丁杰说。

“绿色屏障”建起来了。然而,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

草长势太旺,也是个麻烦事。植被过高,不仅影响阴面光伏板吸收地面漫反射的阳光,到了冬季,还可能存在火灾隐患。

起初,电站主要靠人力割草,费时费力。偶然间,有职工注意到一个细节:场站围栏常有松动的痕迹,观察发现,是周边牧民养的羊想进光伏区吃草。大家伙一合计,电站需要割草,而羊需要草料,把羊“请”进来,岂不两全其美?

2022年,电站开始免费邀请牧民在光伏区建圈舍、养羔羊。湛蓝的天空下,洁白的羊群在板间悠闲吃草……视频上传网络后迅速爆火,引来众多网友留言点赞。

生态向好,动物也多了起来。几个月前,值班站长赵多元和戴文,又在电站里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羊的踪迹。

“以前最多就见到一两只,现在几乎每次来电站巡检,都能看到成群的黄羊,还有一窝一窝的野兔、野鸡,在绿草间欢快地蹦跶,喜人得很!”戴文说。

今年是余丁光伏电站并网后的第五年。这几年,场站的巨大变化,两位值班站长深有体会。

“以前场站主要靠人工巡检,一天下来,少说得走一两万步。多亏有了各种智慧化运维手段,现在我们的日均步数也就两三千步,也无需24小时驻站值守了。”赵多元说。

无人机自动巡检、外来入侵人员监控、火情自动报警、远程集控操作……一项项“黑科技”,让电站运维更高效。“目前,我们单位的兆瓦用工已低至0.06人,在行业内都是靠前的水平。”戴文介绍。

截至目前,余丁光伏电站已累计输送绿电43.1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7.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30万吨。而这,正是整个中卫治沙新探索的一个缩影。2024年,中卫“草方格+光伏”治沙模式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向全球推介,贡献了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也蹚出一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发展之路。

沙逼人退,人却以光为盾,与沙共生。“在大漠,条件虽苦,但想到自己能送出一度电,添上一抹绿,自豪感就油然而生!”戴文笑着说。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8 月 27 日
Next 2025 年 8 月 27 日

相关推荐

  • 透过两个“1/3”看能源转型

    如何具象地理解今天中国能源转型的成果? 当你打开电灯、启动空调,所耗的电力中,每3千瓦时就有1千瓦时来自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绿色电力; 当城市、乡村点亮灯火,遍布全国的发电机组昼夜不歇,源源不断输送电能。如今,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全球总量的1/3。 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这些第一,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生动注…

    国内新闻 2025 年 8 月 11 日
    0
  • 我国水电碳足迹量化路径被国际采纳为推荐核算方法

    “水电碳足迹因子已得到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水电能源工作组首席专家Amit Kunar的肯定。”7月10日,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召开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新闻发布会上,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我国水电碳足迹量化路径被采纳为国际水电碳足迹核算的推荐方法。” 今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国…

    国内新闻 2025 年 7 月 11 日
    0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是什么?

    1月17日,公安部发布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0.34%。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与2023年相比增加382万辆,增长51.49%,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4年的1125万辆,…

    国内新闻 2025 年 1 月 20 日
    0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规划》提出,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

    2025 年 1 月 23 日
    0
  • “两山”理念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这一理念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日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世界意义”研讨会,与会的中外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赵英民—— 高度契合全球绿色发展共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2025 年 8 月 13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