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王仁宏)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生态环境部坚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高标准、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在蓝天保卫战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聚焦重点区域开展攻坚行动,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开展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也超过90%。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基本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溯源,累计完成10万余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以上。在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部署开展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组织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和9.5亿吨的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者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启动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明显提升。

三是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现了新进展。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共发现查处4545个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都得到有效保护。

四是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十四五”以来组织开展了8批次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14.4万多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77个,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209个;中办、国办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进一步压实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基本建立了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将386万余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施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有效运行国家生态安全、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

五是全球环境治理彰显新担当。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并付诸实施,继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启动并运行“昆明基金”,有效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深入推进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中国贡献。

“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改善目标,还要力争高质量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坚实基础。”黄润秋表示,经过不懈努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置。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今年以来,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延续了持续向好态势,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1-8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1.2微克/立方米,下降比例达到4.6%,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也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天前
Next 2天前

相关推荐

  • 《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指南》行业标准通过审查

    近日,由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指南》行业标准审查会在北京举行。经过15位行业专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逐条审查及集体投票,该标准获一致通过。 随着“双碳”目标成为我国政策重点,碳足迹作为关键指标,其评价工作对于木竹加工企业尤为重要。当前,通用碳足迹评价标准在木竹产品领域的适用性和操作性存在局限,加之认证市场混乱,难以满足行业需求。新指…

    2024 年 12 月 26 日
    0
  • 建设服务实现“双碳”目标 全域化全场景一站式智慧化生态服务平台

    12月25日,3060零碳产业基地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双碳”全领域专家和多行业零碳应用场景。 图为发布会现场   该基地是服务国家碳中和碳达峰落地实施的全域化全场景一站式生态服务平台,由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京东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理工大学、三零六零碳科技集团五家单位共同打造,发挥各…

    2024 年 12 月 30 日
    0
  • 中国已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

    本报电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我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同时累计避免了2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巨大贡献。 40年前,国际社会达成《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随后又签署《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启全球性的“补天”行动。 加入公约和议定书以来,我国颁布《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19 日
    0
  • 环保企业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环保企业的未来出路在于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和创新。以下是对环保企业未来出路的详细说明: 一、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保企业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探索更高效、更环保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在固废处理、水处理、大气治理等领域,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 产业升级:从传统的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清洁生产等方向转型升级。通过…

    2024 年 9 月 21 日
    0
  • 碳化硅产业化应用成新蓝海

    碳化硅因其出色的高功率密度、耐高压高温、低能耗及抗辐射等性能,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高效电源、智能电网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碳化硅产业起步于本世纪初,目前已在碳化硅材料及器件研制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作为成熟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取代现行的硅基材料是必然趋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器件专委会主任委员邱宇峰表示,碳化硅产业会有两…

    国内新闻 2025 年 4 月 17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