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要素最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王仁宏)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在会上表示,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技术手段较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提供重要支撑。

从网络规模看,生态环境部直接组织监测站点达3.3万个,其中空气点位1734个,地表水点位3646个,地下水点位1912个,海洋点位1359个,辐射监测点位1834个,土壤监测点位达2.2万个,范围覆盖了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流域和管辖海域。

生态环境部: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要素最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从监测要素看,除水、气、土壤等传统重点监测内容外,近年来新增生态质量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温室气体监测、新污染物监测,基本做到了监测要素的全覆盖。

从技术手段看,自动化监测已成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主要方式,无人机、走航车、激光雷达成为各地监测站“标配”。其中,生态环境部作为牵头用户的在轨卫星达到7颗,为监测科学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于现代化的监测网络,我们现在基本能做到各方面监测数据的‘真、准、全、快、新’,在掌握基数、掌握动态、发现问题、把握规律的同时,指导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董保同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持续强化穿透式监管,在依法严厉打击、遏制数据造假的同时,加强监测数据集成融合、智慧分析,精准地支撑污染防治攻坚。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9 月 25 日 下午10:25
Next 2024 年 9 月 25 日 下午10:35

相关推荐

  • 海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王浩)近日,水利部正式印发海河流域跨省母亲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标志着海河流域已初步建立目标明确、保障可靠、监管有力、涵盖各河系58条(个)河湖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水资源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9年以来,海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流域各地结合流域水资源禀赋特点,兼顾河流生态保护需求等,合理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科学考虑近中远期、汛…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19 日
    0
  •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步子,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系统推进,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森林覆盖率达25.09%,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

    2025 年 10 月 9 日
    0
  • 沿海多地突发海水倒灌

    10月21日,辽宁盘锦、营口等沿海城市以及河北唐山等环渤海多地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10月21日早上,辽宁省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5个城市沿海地区突发海水倒灌,部分街道社区车辆被淹,有民房进水,积水深处超过半米,因事发突然,当地应急、消防等有关部门已在第一时间开展处置和人员转移工作。截至目前,海水已经退去,暂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各项后续处置工作正有序…

    2024 年 10 月 23 日
    0
  • 光伏组件回收产业迎来机遇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但随着光伏产品使用年限的临近以及新产品迭代升级,光伏组件“退役潮”正在加速到来。在全国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江苏省,不少地区和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产业,并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下一个蓝海 在光伏行业,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下一个蓝海”。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吉…

    2025 年 1 月 20 日
    0
  •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保障我国水安全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同步开启。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题为“冰川保护”。我国纪念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21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