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建设“生物多样性之都”

野生动物资源是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重要抓手。《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4)》显示,北京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已经增加到612种,其中鸟类有519种。仅鸟类种类,就比10年前增加了上百种。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高飞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各方,持续推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守护好以黑鹳、褐马鸡、猎隼、北京雨燕为代表的野生动物资源,推进首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增多的背后,是北京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及诸多努力。

《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明确提出,要“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逐步恢复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高飞介绍,北京将在城市公园绿地、郊野公园、平原生态林、湿地等区域,充分结合自然生态条件,优化植物配置,建设保育小区、生态保育核、留野区等形式的自然带,并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

目前,北京自然保护地约占市域面积的20%,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分布相对广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市九成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比如,对麋鹿建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与繁育,从38头扩繁到3000多头,在全国各地建立迁地保护种群40处,成为世界成功拯救濒危物种的典范。

好的结果,来自多方合力。

需要为野生动物营造栖息地。高飞介绍,截至2023年底,结合造林绿化工程,北京已在全市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350处,并专门营建了各类生物多样性设施。比如设置了2000多个本杰士堆,因地制宜建设小微湿地718处,放置人工鸟巢7000多个、昆虫旅馆近3000个,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75万株,为野生动物营造了更广阔的栖息空间。北京持续以关键物种为切入点开展栖息地保护工作,同时,科学有序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栽植动物喜欢的食源植物,营造小微湿地、人造灌木丛等生态保育小区,为鸟类和小动物提供食源、栖息和庇护场所。

更要重拳出击营造良好环境。自2020年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北京持续开展“绿剑行动”“清风行动”“春雷行动”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专项行动,形成有效震慑。北京还持续开展有害生物防控监测,目前已建立陆生疫源疫病监测站90个。林业有害生物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完成布设国家、市级、区级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近6000个。目前,首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愈发健全,目前已建设园林绿化生态监测站17处,实现了森林、湿地、绿地等典型区域全要素监测。北京还通过布设固定样点样线,部署红外相机、视频传感器等设备,逐步实现自然保护地内生物多样性“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需要北京市民共同参与。高飞说,这些年北京市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也不断提升,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氛围逐步形成。

如今的北京,山清水秀、百鸟争鸣、万物共生,正向“生物多样性之都”不断迈进。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1 月 15 日 上午10:20
Next 2025 年 1 月 17 日

相关推荐

  • 以实际行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近日在哥伦比亚城市卡利举行。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变化、物种入侵、过度开发等多重因素影响,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利益攸关方亟需形成合力,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目标达成。中国在政策制定、资源调动和技术赋能等方面积极作为,给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新机遇。…

    2024 年 11 月 13 日
    0
  • 五部门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近日,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持续做好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和认定管理,开展化工园区评价及改造。 化工园区是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化工园区安全环…

    2025 年 8 月 13 日
    0
  • 北京花园城市研究中心挂牌成立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施芳)10月23日,北京花园城市研究中心在京挂牌成立,该中心将针对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 北京花园城市研究中心是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发起,联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共同成立的理论研究平台,中心…

    国内新闻 2025 年 10 月 24 日
    0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

    核心阅读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建成覆盖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海洋、生态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全球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把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最好的区域守护起来,以更加智慧的生态环境监测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在生态环境部3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

    国内新闻 2025 年 4 月 3 日
    0
  • 2024年北京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日前,北京发布的《2024年北京市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北京市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水生态系统正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市水生态监测工作共布设192个监测站点,涉及153个水体,覆盖全市主要河流、湖库,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生境指标、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三类。2024年,全市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为…

    国内新闻 2025 年 5 月 9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