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能源主产地实现绿色转型新跨越

中国传统能源主产地实现绿色转型新跨越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一处沙漠光伏基地,一排排桩基和支架在沙漠中整齐排列,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安装电线,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尾声。

该项目位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腹地,是国家第二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总投资约55亿元,占地近2.9万亩,2023年9月开工,第一标段60万千瓦光伏施工基本完成。

据项目实施方、内蒙古绿晟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经理海铁成介绍,项目总装机110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22亿千瓦时,有效减少标准煤用量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量410余万吨。

“我们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110万千瓦项目并网发电,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再添新绩。”海铁成说。

这一沙漠光伏项目的加快推进,是中国北方传统能源主产地内蒙古自治区,为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正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内蒙古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达1.35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

这意味着煤炭外送量、电力总装机、电力外送量等指标多年领跑全国的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已成为当地主体装机电源,能源结构转型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积极构建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装机规模、发电量不断增加。

“去年自治区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600亿千瓦时。”内蒙古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处长王慜说,2025年,自治区将继续加快推进新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4000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超过1.7亿千瓦。

如何让生产出的绿电高效利用,进而助推生产生活更加绿色低碳?内蒙古积极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协同推进绿电本地消纳、新型储能与绿电外送。

在推进高水平绿电消纳上,内蒙古2022年创新提出6类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方式。其中,风光制氢规模已达107万吨/年。

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内蒙古圣圆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氢加氢站,仅用15分钟就能为一辆重型卡车完成氢燃料加注。“我们用绿电生产氢气,纯度高,又环保。”该公司制氢加氢站负责人苏建军说,公司目前每小时可产氢气2000立方米,每天可加氢1吨,能满足60辆氢能重卡的燃料需求。

为持续增加绿电消纳场景,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绿电替代,带动铁合金、钢铁、铜、铝、锂等新型合金材料产业绿色转型,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高载能产业集聚区;加快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打造氢能产业先行区。

对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不稳定情况,新型储能技术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与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问题,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2024年,内蒙古累计建成新型储能装机1032万千瓦,今年力争新开工装机1000万千瓦,新投产600万千瓦。

内蒙古还积极推进绿电外送。2023年,锡林郭勒盟境内大型风电场生产的近1亿度绿电,跨越1600多公里,点亮杭州亚运会赛场。

不久前,蒙西至京津冀直流送电端配套500千伏输电项目在鄂尔多斯市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1200万千瓦新能源的送出难题。

国际能源署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约60%的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来自中国。随着新能源开发潜力的不断挖掘,新增装机需求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稳步发展。

在内蒙古,“风光氢储”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呼和浩特市吸引大唐、国能、三峡等45家能源及装备制造头部企业在呼和浩特设立区域总部或项目公司,阿特斯光伏产业园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落地开工。包头市已聚集40多家晶硅光伏企业,多晶和单晶硅产能占全国的40%以上。

包头市还加快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企业降碳减排,2024年与英国标准协会达成合作,加快建设国际碳足迹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去年11月,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通过英国标准协会核查,拿到国内首张含绿电“碳足迹认证证书”。碳足迹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巍峰说,公司生产的光伏产品有60%到70%计划出口,这张绿色“通行证”可为产品走向国外减免碳关税,提升企业出口竞争力。

在中国不断发展绿色技术的进程中,内蒙古持续作出努力。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内蒙古将聚焦发电机、变流器、逆变器、系统集装箱等核心零部件,力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1 月 17 日
Next 2025 年 1 月 20 日

相关推荐

  • 《中国绿色债券白皮书》发布:中国绿色债券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从2016年2月浦发银行发行境内首单绿色金融债券开始,几年时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近日,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编写的《中国绿色债券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 《白皮书》指出,中国绿色债券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统计,2016年—2023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全球…

    2024 年 12 月 1 日
    0
  • 花粉季更难熬了?专家:或与全球变暖有关

    夏末秋初,折磨了人们200年的花粉过敏症又来了。当前,花粉过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议题,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李丽莎表示,全球花粉过敏的流行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一接近花粉季,李丽莎就特别忙碌。每年早至7月,晚至10月,以蒿花粉和葎草花粉为主的致敏花粉就会扰得我国长江以北的过敏患者日夜不得安宁。 为什么有些人会花粉过敏?李丽莎介绍,花粉过敏症有遗…

    2024 年 10 月 8 日
    0
  •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自然资源领域代表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5名代表分享了他们在一线的生动实践与感人故事。 履职尽责,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表示,她作为田长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把耕地保护好”。东安村将耕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构建人工监测与卫星…

    国内新闻 2025 年 5 月 22 日
    0
  • 四部门:将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重大非法采砂案件开展挂牌督办

    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王仁宏)近日,水利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黄河流域非法采砂打击整治。通知明确,建立重大违法案件挂牌督办机制,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将联合开展挂牌督办。 通知要求,各地深入调查摸排重点河段、敏感水域,全面梳理近年来信访、12314举报反映的非法采砂问题,对其中反复信访举报、联名信访举报问…

    国内新闻 2025 年 6 月 9 日
    0
  • 增长5倍,新能源车改变出行格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这一对比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5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从年产百万辆,到成为全球首个年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及充电桩数量均稳居全球首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重塑出行格局,为经济运行、日常生活带来实实在…

    国内新闻 2025 年 8 月 23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