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力发电碳足迹数据较国际数据来源更广 电力碳足迹系列解读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三部门组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单位计算并发布2023年全国风力发电电力碳足迹因子。经过测算,2023年全国风力发电电力碳足迹因子为0.0336kgCO2e/kW·h。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市场营销部主任杨富春介绍说:“2023年,全国风力发电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包括设备获取阶段、施工建设阶段、运营维护阶段、退役处置阶段。”

那么,哪个阶段对碳足迹因子影响最大?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有何不同?在2023年全国风力发电电力碳足迹因子发布后,杨富春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我国风力发电碳足迹数据较国际数据来源更广 电力碳足迹系列解读

资料图片

设备获取阶段碳足迹因子占比最高

“通过对系统边界中各阶段碳足迹总量占比开展分析发现,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均为设备获取阶段占比最高。对陆上风电来说,占比第二的为运营维护阶段,第三为建设阶段。而对海上风电来说,占比第二的为建设阶段,第三为运营维护阶段。”杨富春说。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有哪些关键影响因素?

“我们对地理风资源、电网区域、装机规模、风机单机类型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杨富春介绍道,“对于同等装机规模,风机单机装机越大,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越低,但风机单机类型非碳足迹因子主要影响因素,地理风资源(发电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最大。对比同类型陆上风电,发电量越低的陆上风电,碳足迹因子越高。此外,与同等单机类型及装机规模的陆上风电对比,海上风电发电量较大,其碳足迹因子较小。综上,地理风资源所对应的发电量为主要影响因素。2023年全国风力发电电力碳足迹因子按各个企业的发电量(实际计算采用上网电量)进行了加权计算。通过综合分析,以上网电量为权重加权计算,最终得到风力发电的碳足迹因子范围为0.0236kgCO2e/kWh—0.0430kgCO2e/kWh,平均值为0.0336kgCO2e/kWh。”

数据处于IPCC特别报告推荐值区间内

据杨富春介绍,2023年全国风力发电电力碳足迹因子选取15家风电企业共535台风电机组进行了试算,覆盖全国新疆、陕西、吉林、山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福建、浙江、广东共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机组包括1.5MW、2MW、2.2MW、3.3MW、3.6MW、5MW、6MW、7MW和8MW等单机类型,总体装机容量包括20MW、40MW、50MW、100MW、150MW、200MW和300MW等,电网区域全面涵盖西北、华北、华东、华中、东北和南方电网,地理类型涵盖高原、平原、丘陵山地、高山、海上等,案例综合考虑了以上多项多维度因素。

全国风力发电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包括的各阶段活动数据主要来源于实际调研统计数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行业估算数据等。碳足迹排放因子来源于国内及国际现有数据库。

“本次测算的风力发电碳足迹因子计算结果处于《RenewableEnergySourcesandClimateChangeMitigationSpecial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特别报告)推荐值2—81gCO2e/kW·h区间内。在国际Ecoinvent3.10数据库中,风力发电碳足迹因子在0.0168—0.0409kgCO2e/kWh之间(国际缺少海上3MW以上的案例)。值得注意,国际数据来源仅有个别一两个电厂的案例,且时间较久远。”杨富春说。

符合我国风力发电产品碳足迹实际

据了解,当前,我国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对风电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41亿千瓦,同比增长20.7%,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5.16%。其中,陆上风电装机容量为3.98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为4300万千瓦。2023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达到7566万千瓦,同比增长显著。2023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率为97.3%,风电发电量8858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9.5%。

杨富春说:“我国风电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支撑我国风电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

在产业链方面,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风电叶片产能占全球市场的64%、齿轮箱产能全球占比约80%,发电机产能全球占比约73%。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陆上风电新机型迭代加速,单机容量向大型化发展;海上风电技术的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加强,延续高增长态势,加速向漂浮式和机组大型化发展,目前,已下线的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达到26MW,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

杨富春指出:“我国案例样本的地理、时间和数量代表性均优于国际数据库,能更好代表我国风力发电的实际水平。对我国风电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2 月 14 日
Next 2025 年 2 月 18 日

相关推荐

  • 十年来全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万平方公里

      23日,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成立40周年泥沙与土壤侵蚀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记者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大规模江河湖库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年来,全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万平方公里。   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介绍,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江河湖库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中国水土流失面积持续下降,水土保持率持续提升,河湖生…

    国内新闻 2024 年 9 月 25 日
    0
  • 从资讯到企业资产,“企业头条”要打造To B的今日头条

    公司于2016年5月完成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银杏谷资本和用友幸福投资。

    2017 年 4 月 17 日
    1
  • 全球光伏领域首个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提案立项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获悉,由我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光伏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 第1部分:光伏组件》(IEC 63667—1)已于近日正式立项。这是全球光伏领域首个聚焦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标志着全球光伏产业在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方面向凝聚共识、统一规则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国际标准提案旨在建立全球统一的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规则与科学数…

    国内新闻 2025 年 7 月 28 日
    0
  • 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黄沙退却,新绿涌动。夏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合龙点,去年11月种下的玫瑰花苗竞相绽放。阳光下,一条条滴灌带向远处蜿蜒,精准灌溉新植下的苗木。隔绝万里黄沙的“绿围脖”,生机勃勃。 这条绿色阻沙防护带体现了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显著成效。率先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中国科学家获得“地球卫士奖”……中国的治沙故事,正成为撬动世界行动的绿色支点。 “中国…

    国内新闻 2025 年 6 月 4 日
    0
  • 海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本报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王浩)近日,水利部正式印发海河流域跨省母亲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标志着海河流域已初步建立目标明确、保障可靠、监管有力、涵盖各河系58条(个)河湖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水资源保护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9年以来,海河水利委员会会同流域各地结合流域水资源禀赋特点,兼顾河流生态保护需求等,合理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科学考虑近中远期、汛…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19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