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自然资源领域代表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5名代表分享了他们在一线的生动实践与感人故事。

履职尽责,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表示,她作为田长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把耕地保护好”。东安村将耕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构建人工监测与卫星影像、无人机等空中监测相结合的综合耕地监管模式。开展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整合形成优质耕地超1500亩,如今的东安村“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生态护林员李玉花坦言:“巡山是很困难的,遇到下雨天,路特别滑,摔跤也是常有的事情;夏天林子又闷又热,蚊子又多。”但“看到林子平平安安,心里面就很踏实、很高兴”。

美丽中国,规划先行。“在我眼里,上海的乡村藏着很多‘宝藏’。”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分院院长陈琳,也是一名乡村责任规划师。她和团队致力于在规划中因地制宜为市民提供身边更多的绿色空间,并为上海打造“超级生态堤、最美海岸带、市民好去处、都市后花园”。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大队长丁正江,形容自己的工作像“地球医生”,“诊断”地球结构,探寻资源能源矿产。在工作中,他们将生态保护融入地质勘查全过程,修复矿山矿坑70多处,复绿山体近500公顷,废弃矿区变成生态公园,每年还能固碳约3400吨,“大地伤疤”变成“生态绿肺”。

参加过12次南极考察和4次北极考察任务,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龙2”号首任船长赵炎平介绍,“雪龙2”号的入列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开启了“双龙探极”的新模式。他直言,极地工作“非常艰苦,有时候甚至是充满了危险”,需要“面对咆哮的西风带、危机四伏的冰山、常人难以忍受的极寒等挑战”。带着“为祖国的强盛而效力,为造福人类而付出”的热忱,极地工作者在科考活动中严格遵循环保要求,坚持“低干扰”和“最小必要”准则。

科技赋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王娟惠深感耕地保护“必须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东安村的“耕地视联智保”试点,构建形成了人防、技防两大责任监管体系,实现“每块田都能被卫星监测到,像管账本一样管耕地”,提高了监管效率。“亲身参与了‘耕地视联智保’场景的建立、运行、迭代升级,让我对科技力量助推耕地保护有了更深的体会。”

丁正江团队则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搭建三维预测技术平台,“就像给地球做‘扫描’一样”,数字化开展成矿预测。团队还联合其他单位研发升级深部钻探技术装备,并推广应用,已储备7000米深度小口径钻探能力。

陈琳介绍,上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极大提高了自然资源调查的效率和质量。近期,上海还开始建设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爱岗敬业,共谱和谐发展新篇。

李玉花带领村民成立独龙毯合作社,一边护林一边发展林下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我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李玉花说。

陈琳讲述了“留住一片野菱角、引得一群水鸟来”的故事,表示将继续关注郊野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村子美了,年轻人多了,老人笑了,我们的心越来越踏实了。”陈琳的梦想是“让上海的乡村成为繁华都市的诗意栖居”。

守护“饭碗田”,王娟惠以“始于热爱,忠于责任”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去年,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我们新增78亩良田,多收9万多斤稻谷。”她分享了通过土地整治使村民增收、粮食增产的喜悦。

“一代代队员常年坚守野外,就是想为国家多找矿。”丁正江表示,“地质人的铁锤,敲响的是山河音律,扛起的是国家重托。”

无数自然资源工作者默默耕耘,用行动与担当,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2日 03 版)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5 月 22 日
Next 2025 年 5 月 22 日

相关推荐

  • 气候:中国今后将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来制定目标

    中国当局周五宣布,未来将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作为目标,而不是与经济增长相连的目标 中国当局周五宣布,中国计划对制定气候目标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改变,未来将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作为目标,而不是与经济增长相连的目标。 中国有庞大的人口,也是一个拥有众多工厂的制造业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气候目标一直是根…

    2024 年 10 月 24 日
    0
  •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步子,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系统推进,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十四五”时期,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北”工程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森林覆盖率达25.09%,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

    2025 年 10 月 9 日
    0
  • 拉鲁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

    清晨的西藏拉萨,阳光铺洒在拉鲁湿地如镜的水面上。巡护员强巴一边仔细擦拭着观景栈道的扶手,一边注视着掠过芦苇丛的斑头雁和在水面嬉戏的棕头鸥。“水清、草绿、鸟儿多,空气也十分清新。”强巴说。 今年7月,在津巴布韦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COP15)上,拉萨市被正式授牌为“国际湿地城市”,成为西藏首个“国际湿地城市”。 拉鲁湿地总面积超12平方公里,…

    国内新闻 2025 年 8 月 11 日
    0
  • 今年已发行800亿元 绿色金融债势头强劲

    2025年伊始,绿色金融债市场发展势头强劲。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根据发行起始日统计(下同),2025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已达800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95亿元。近年来,包括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等在内的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向纵深迈进,绿色金融工具箱和产品库持续丰富。 近日,渤海银行公告称,经该行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中国人民…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11 日
    0
  • 四部门:将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重大非法采砂案件开展挂牌督办

    人民网北京6月6日电 (记者王仁宏)近日,水利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黄河流域非法采砂打击整治。通知明确,建立重大违法案件挂牌督办机制,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将联合开展挂牌督办。 通知要求,各地深入调查摸排重点河段、敏感水域,全面梳理近年来信访、12314举报反映的非法采砂问题,对其中反复信访举报、联名信访举报问…

    国内新闻 2025 年 6 月 9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