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境带来美丽回馈

瓯江,如一条灵动的绸带贯穿浙江南部,流经丽水,孕育了这里的连绵青山和潺潺绿水。位于瓯江流域的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山水如画,风光旖旎,是浙江连片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河流湿地,境内水上森林与萤火虫景观全国罕见。

2021年,瓯江源头区域山水工程被列入“十四五”第一批山水工程。依托这一工程的实施,近年来,丽水开展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及提升工程,以“最大化保护、最小化干预”为原则,开展湿地修复整理、植被恢复提升、生态补水、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绿色生境带来美丽回馈

  碧水“失而复得”

瓯江沿岸,一栋栋居民楼傍水而建,与湿地隔江相望,昔日的老砖瓦厂区域如今换了新颜——过去排放工业废气的大烟囱,成了“网红打卡点”;村民将自家房屋改建成了民宿,开起了农家乐;一座新的机场已于7月建成投运……

实施生态修复之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附近村民回忆,“这边以前是养殖场和采砂场,植被都被破坏了,地上都是垃圾和污水,臭烘烘的”。

过去,村民靠养殖家禽和开采砂石材料谋生,经年累月,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地表“千疮百孔”,成座的“垃圾山”到处可见,家禽产生的臭气随处弥漫,湿地长期处于旱化状态。

湿地生态修复,关键要做好水的文章。

“九龙湿地为洪泛型湿地,每年6-9月份为洪泛期,园内生态道路、基础设施等易被冲毁。”据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莲都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王亮介绍,经系统化研究,九龙湿地采用格宾石笼护坡、松木桩固堤、阶梯堰坝导流等方式,有效提高湿地防洪抗冲能力,降低基础设施与生物栖息地被冲毁风险。

水是湿地的命脉,除了防洪,让水体流动起来也是九龙湿地治理的重要举措。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副处长程骅告诉笔者,“水系关系到湿地内部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通过山水工程从瓯江引水,从而打通湿地水系循环脉络,增强水体流动性与自净能力。”

系统治理带来生态向好。如今,九龙湿地3450亩湿地完成修复,疏通17处水系堵点,有效解决了湿地内水质调节能力差、水质恶化和蓝藻暴发等问题,实现河滩湿地持续化、防洪生态化与生物多样化。淙淙清水流淌,清澈的湖水“失而复得”,游客也多了起来。

更多动物来安家

沿着森林大道穿过茂盛的枫杨树群,一片“水上森林”映入眼帘。得益于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九龙湿地新发现14种鸟类,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也来这里安了家。

野鸭湖畔,何卫东手持相机,在草丛和林间小径来回穿梭。镜头聚焦之处,正是一群扑棱戏耍的水鸟。

何卫东是丽水市鸟类生态保护协会会员,从2019年开始,他成了九龙湿地的常客,每周都会带着相机来此拍摄,“这边生态环境特别好,阔叶林面积大,又靠近瓯江,西面还有大片的农田,所以生物多样性丰富,鸟儿种类多,很适合拍摄”。

随着九龙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何卫东的“鸟类摄影图库”也在不断丰富。他打开相机,同笔者分享了今年上半年拍摄到的宝兴歌鸫、红翅绿鸠、短耳鸮等鸟类图片,“这些都是罕见的鸟类,在别的地方可不好遇到。”何卫东说。

珍稀鸟类成为湿地“常客”,是九龙湿地生态向好的有力证明。近年来,当地积极开展植物群落恢复工作,为动植物“让路”,依据不同动物的习性分区施策,优化关键物种栖息地——为萤火虫营造浅水湿地泡;将中华秋沙鸭栖息地设为核心保护区并加强巡逻保护;为鹭鸟建立生态安全缓冲区,补种芦苇、荻等植物构建隔离带,设置营巢和觅食友好设施,为其提供觅食与栖息之所。

点亮“萤火业态”是另一条路子。每年三四月份,九龙湿地都会迎来绚丽夺目的“萤光海”,吸引各地游客竞相前往。“萤火虫对湿度、温度、光照等生态环境因素有极高要求,我们采用最小化干预、最大化保护的方式,精心构建萤火虫栖息的自然生态链。”浙江丽甬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部负责人林勇介绍,通过持续保护,目前萤火虫栖息地已恢复近1000平方米,2024年种群数量达到100万只以上。

小小萤火虫催生美丽经济,九龙湿地紧扣“萤火虫星海”生态IP,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研学教育等业态。近年来,九龙湿地及周边地区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九龙湿地文化展示区从业人员近千人,带动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为区域生态平衡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民吃上“生态饭”

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了。

九龙村是九龙湿地的核心村,漫步其中,一幅诗意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几栋精致的民居错落有致、生态湿地与田园院落相映成趣、拖着行李箱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随着游客数量的攀升,周边民宿、农家乐等相关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九龙村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村落,正通过将森林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在村里人气旺了,回乡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村民们的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今年暑期旅游旺季期间,“萤火时光”民宿老板汤小敏接待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这家以萤火虫元素为主题的乡村民宿,成了九龙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22年,汤小敏把自己在苏州经营了20年的母婴店转让后,回到家乡。“小时候我们村非常贫穷,年轻人基本上都进城上班了。但自从湿地公园建成以后,周边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都经营起了小生意,我也想回来看看。”50多岁的她放弃了城市的生活,将九龙村内自家闲置多年的房屋改建为民宿,做起了餐饮和住宿的生意。

每逢节假日和萤火虫季,汤小敏的民宿一天最多能接待100多名游客,月营收可达3万元左右。民宿生意好了起来,家里的亲戚朋友也实现了“再就业”:汤小敏的老公负责民宿的餐饮,平时在家里从事来料加工手工活的姐姐、嫂子,也时常来帮忙打下手。

“民宿是自家房屋改造的,不用交房租,没有什么压力,现在只想把客人服务好,把名气做出去。”汤小敏笑称自己是“边做边玩”,最近她还研究起了年轻人喜欢的消费业态,正计划在村头开一家咖啡屋,做一些下午茶和甜点。

今年赏萤季,九龙村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四成,农家乐餐饮及农产品销售额增长约六成,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九龙村的变化,是九龙湿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如今,这样的美丽实践正在丽水更多地方落地生根。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9 月 4 日
Next 2025 年 9 月 4 日

相关推荐

  • 从垃圾到工艺品,3D打印助力塑料循环利用

    一只常见的废弃塑料瓶,十几分钟后就变为全新的塑料工艺品,这是浙江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增材制造及数字孪生实验室里的一幕。近期,实验室成功研发塑料瓶循环再生机,通过3D打印技术,将废弃塑料瓶循环利用,打印出各类塑料制品。 实验室里,负责人石学智正带领学生调试机器。他用剪刀将塑料瓶不规则的底部剪去,投入机器并启动,切割装置随即运作,将塑料瓶切割成粗细均匀的塑料片送入热…

    国内新闻 2025 年 7 月 7 日
    0
  • 固态电池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续航更长、“体重”更轻、安全性更强、循环寿命更长……固态电池好处很多。和传统电池电芯采用液态电解质和隔膜不同,固态电池电芯用的是固态电解质。近年来,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明星”,固态电池赛道吸引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目前固态电池研发取得了哪些突破?距离量产还有多远?难点在哪?记者探访相关企业机构,了解固态…

    国内新闻 2024 年 12 月 21 日
    0
  • 我国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至83%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10月1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建成了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至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

    国内新闻 2025 年 10 月 15 日
    0
  • 中国资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试运行

    本报天津8月28日电  (记者靳博)8月2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天津开启试运行,首批引入中资环绿色供应链、启源芯动力、新之科技、新源易程等资源循环产业链企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进入实践阶段。 作为“央地共建、产城融合”的重点项目,该示范基地位于天津港保税区,总用地面积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示范基地规…

    国内新闻 2025 年 8 月 29 日
    0
  • 全球光伏领域首个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提案立项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获悉,由我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光伏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 第1部分:光伏组件》(IEC 63667—1)已于近日正式立项。这是全球光伏领域首个聚焦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标志着全球光伏产业在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方法学方面向凝聚共识、统一规则迈出关键一步。 该项国际标准提案旨在建立全球统一的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规则与科学数…

    国内新闻 2025 年 7 月 28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