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储碳的“胃口”有多大?

地球能“吞”下多少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个问题,听起来像是在问地球的“胃容量”有多大。人类一直以为,地壳深处那些沉默的岩石构造,就像宇宙黑洞一样,能无休止地吞噬人类制造的碳排放。毕竟,把二氧化碳“埋”进地下,听起来很靠谱,就像把垃圾塞进一个永不溢出的垃圾桶。但最新研究显示:这个“垃圾桶”其实是有盖子的,而且,可能正在快速逼近它的极限。

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近期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揭示,地球通过岩石构造进行地质碳封存的“实际容量”上限约为1.46万亿吨。别看这个数字庞大得像天文单位,按照当前全球减排节奏,这个额度可能在不到180年的时间内就被用光。这意味着,如果继续把“埋碳”当作气候危机的万能解药,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发现地下的“空位”已经满了。

科学家没有盲目乐观地假设所有地层都能封存碳,而是像给地球做一次全面体检:他们排除了地震活跃区、生态敏感地带,避开了人口密集的城市下方,也剔除了政治动荡、政策不支持的区域。最终得出的是一个更现实、更保守的总数——1.46万亿吨二氧化碳。

这一容量即便全部用尽,最多也只能让全球变暖逆转0.7℃。要知道,现在已经比工业化前升温了1.2℃,人类正拼命想守住1.5℃的防线。换句话说,单靠“埋碳”,连一半的账都还不清。

科学家也坦承,这不是最终答案。他们还没算技术突破的可能性,比如未来会不会有更高效的捕碳机器,或者更安全的封存方式。但正因如此,人类更需要清醒:地质碳封存不是“无限续存”的保险箱,而是一个有限的“应急工具箱”。

真正可持续的出路,不能仅靠地球“消化”,而是要从源头把控,否则终有地下碳库满仓的那天。(记者 张梦然)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9 月 19 日
Next 2025 年 9 月 22 日

相关推荐

  • 福建改革环境信用评价制度

    记者从福建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当地日前出台《福建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激发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构建环境信用评价制度体系。 《方案》明确,在银行放贷管理中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替代行政处罚,作为识别环境风险的重要依据并直接嵌入授信审核流程,既帮助银行科学识别企业环境风险,也为“知错就改”企业“松绑减负”,每…

    国内新闻 2025 年 2 月 18 日
    0
  • 以旧换新,汽车回收产线有点忙

    车上放一辆,车后拖一辆,在中再生洛阳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3号门,拖载着报废汽车的卡车有序进入拆解车间。在这里,报废汽车将被以全新方式加以利用。 车间内,各种设备满负荷运转,“咔咔”声此起彼伏。车门、轮毂、蓄电池、发动机……零件被一一拆解下来,由工人分类存放,随后各自去往新的地方——车辆的钢材料,经由机器再次拆解破碎后,被送至钢厂再利用;旧轮胎回收后送至下游企…

    2024 年 12 月 1 日
    0
  • 前三季度 我国绿色贷款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86万亿元和12.0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5…

    2024 年 11 月 13 日
    0
  • 广西发布首批碳汇造林主推树种

    本报南宁8月28日电  (记者张云河)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发布首批碳汇造林主推树种,包括桉树、黧蒴锥、木荷、香合欢(黑格)、闽楠、米老排、红锥、枫香、任豆、火力楠等10种树木,它们凭借优异的固碳能力与适应特性入选。据测算,首批广西碳汇造林主推树种在中等立地条件下20年生树木,每公顷碳储量可达94—397吨,将为提升广西生态碳汇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此次筛…

    国内新闻 2025 年 8 月 29 日
    0
  • 中国电动汽车究竟有没有核心技术

    得益于国家战略引领和企业攻坚克难,我国电动汽车避开了美日欧传统燃油车的优势领域,在新能源赛道上形成了核心技术领先。对产业发展有着准确的认知和判断,是企业在竞争中找准定位和赢得优势的前提。 中国电动汽车究竟有没有核心技术?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先得弄清楚什么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如果说,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主要指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那么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就是电…

    2024 年 10 月 28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