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哪里环保企业没有大亏损

1 赚钱的是少数,亏钱的占大多数

先来看看整体的数据表现。208家上市环保企业中,有108家实现了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占比51.92%;89家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也达到42.79%。也就是说,虽然“年景”不好,但仍有半数多的企业营收增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里边,有68家企业实现了总营收与净利润的“双增长”,80家企业“双下降”,40家企业“增收不增利”,20家企业“降收但增利”。

总营收方面,处于1-5亿元区间的企业数量最多,共有72家,占比达35%;其次是10-50亿元区间共有60家企业、占比达29%,5-10亿元区间共有43家、占比达20%。此外,14家企业总营收获得1亿元以下的总营收业绩,占比达7%。10家环保企业进入总营收“百亿俱乐部”,占比达5%;此外还有9家环保企业总营收处于50-100亿元,占比达4%。也就是说,在2024上半年的210家上市环保企业中,9%的环保企业总营收超过50亿元。

看得出来,环保行业仍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最多的就是1-5亿元区间的,50亿元级别以上的企业不多。

净利润方面,54家企业亏损,占比达26%,且121家企业较去年同期下降,占比达58%。也就是说2024上半年,过半上市环保企业的净利润较同期都有所下滑。净利润中,占比最多的是0-1亿元区间,共有83家企业,达到40%;其次是亏损企业(26%的)、1-5亿元区间(24%),共有50家企业。此外,净利润在5-10亿元区间和10-50亿元区间企业同样占比5%,分别有11家、10家企业。

从数据来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2024年上半年的环保行业,那便是:赚钱的是少数,赚大钱的更是少之又少。

实际上,大家应该对这样的数据应该不会感到意外,因为近几年受到大环境下行、市场空间紧缩、新增需求总体放缓等情况的影响,环保行业的遇冷态势不会很快就得到解决,这也不是今年才有的新鲜事。

2 1/3企业营收净利润“双降”,但也有大幅盈利者

总的来说,2024年上半年,多半环保企业都没赚到钱。据统计,在已经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的208家上市环保企业中,有80家企业呈现出“双降”的情况,也就是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相较同期都有所下降。其中,总营收同比下降的企业达100家,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企业达119家,包括光大环境、启迪环境、京源环保、雪迪龙、城发环境、复洁环保等企业。

此外,有55家企业“增收不增利”,也即营收上升而净利润下降。

即使是在进入总营收“百亿俱乐部”的10家环保企业中,除格林美、泰达股份实现“双增”以外,其余8家企业均为净利润同比下降的状况。具体来说,阿特斯、亿纬锂能、TCL中环和光大环境为“双降”,深圳能源、粤海投资、浙富控股与晶盛机电为“增收不增利”。

整体来看,环保行业为什么难以赚钱呢?

首先,环保行业各细分领域受到来自国家政策、市场浮动等因素的不同影响。

雪浪环境在其半年度报告中提到,“危废运营板块,危废处置市场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业务量及整体收料价格有所下滑”。清水源也披露,在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导致公司的利润水平受到挤压”、“下游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公司水处理剂产品价格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

中再资环对于“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1,245.22%”的分析中,提到正是在“国家停征废电处理基金补贴,对废家电处理行业支持政策由生产者延伸制下的基金补贴模式转轨为专项资金模式、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背景下,公司的废电拆解业务、拆解产物销量增多,进而收入增加。

其次,还有金融投资对利润的影响,整个行业在上半年呈现收缩投资规模、多举措回收与控制应收账款、降低企业负债率的局面。

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上半年,上市环保企业总资产为2.58万亿,相比于同期下降0.3%;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1%,相比于同期下降0.2%;项目投资总额同比减少2.8%。短期来看,环保行业的回温呈缓慢态势。黄金发展期的浪潮退去,一方面,市场需求空间急速紧缩,行业内竞争加剧,政策红利发生阶段性的转移:另一方面,行业整体上选择保守态度,投资规模收缩,增长规模发展不大。

众所周知,过去很多环保企业的发展都是靠“重资产模式”,以投资换增长。如今,投资减弱,赚钱自然就变难。不过,虽然行业整体形势低迷,但也有业绩逆势上扬的,甚至不乏大幅盈利者。

有68家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丰收”,例如金圆环保,在去年挂有“ST风险警示”的情况下,在今年完成了总营收达26.33亿元、同比增长187.38%,净利润达1.74亿元、同比增长657.83%的半年度业绩。

实现较大增收、增利的还有:

首创环保:营收总收入达91.34亿元,同比增长3.35%;净利润达9.16亿元,同比增长20.99%。

盈峰环境:营收总收入达62.33亿元,同比增长1.64%;净利润达3.81亿元,同比增长2.05%。

瀚蓝环境:营收总收入达58.24亿元,同比增长-1.74%;净利润达8.87亿元,同比增长28.59%。

中国天楹:营收总收入达26.49亿元,同比增长10.92%;净利润达3.6亿元,同比增长118.93%。

尽管行业、市场和政府几重因素仍在挤压着环保企业的增长空间,但2024年上半年,依然能看到进账实力不俗的“选手”。这不仅只是数字上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对环保行业破除困境、寻找趋势的参考和提示。

3 聚焦、减负、出海,赚到钱的环保企业都在做这些事

梳理那些业绩上扬企业的半年报,可以看到,他们大多做了以下这些事情。

第一、聚焦优势资源,在最核心业务上发力。

经历过普遍的大规模业务拓展和项目扩容,环保产业的发展动力由依靠政策和投资驱动转向立足于市场和技术驱动。从半年度报告中能够看出,部分企业选择“轻装上阵”,“集中和减负”并行。从结果上来看,也带来了不错的效果。“集中”,即回归核心业务,向深挖掘专业赛道的更多增长曲线,如增强一体化服务、运营水平,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等。

津膜科技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 113.03%,其半年度报告中提到“公司继续加大以分离膜、HPS 高效澄清池为核心的产品、装备市场开拓、订单签约及发货,分离膜及水处理设备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加快以分离膜及水处理系统集成为主的工程项目发签约及实施,水处理工程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博世科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优化主营业务结构,在市政工程类项目选择上,集中优势资源在其最核心的主营业务:工业板块。依托水环境治理核心技术及专利设备,中标合同金额约 3.44 亿元的“西明江、凤凰江示范段建设工程项目”。

首创环保这类综合治理环保企业也做出了同样的调整,提到在报告期内,以“进、退、守、试”业务组合,形成了以解决方案牵引多元发展的业务设计思路,对应解决方案升级路径,将业务分类为资产类业务、服务类业务、技术产品类业务、其他业务,组成新业务组合,精准释放发展动能。

第二,减轻负担,不再一味追求规模化。

今年上半年,不少环保企业都卸下“求大”负担,倾向于“减负”路线,这体现在项目规模、业务扩张等方面。项目规模上,一些环保企业的选择发生了改变,比起大型规模、大额标的,更多倾向具有周期短、回款快、稳定性高的项目。尤其是在PPP项目上,多家企业在半年度报告中提到了收缩、严控、组织回款等布局调整。

博世科在半年度报告中提到,针对PPP项目的调整,“逐步退出一些边际不清,或因业主方原因长期无法实施或长期无法进入运营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公司业务和负债结构,减轻资金压力”。聚光科技也同样进行了对于PPP项目的专门性举措,一是“在停止签订 PPP 等新合同的基础上,差异化控制已签订的此类项目之推进”;二是“为集中公司资源,组织专门团队处置剥离部分 PPP 项目”。

业务规模上,相较于前些年的“高歌进取”,更多企业选择了观望现状、暂停扩张。例如,德创环保由于废盐收储及危废填埋收储价格持续下滑,企业的多项危废治理业务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基于成本和风险考虑,暂缓危废业务新的扩张”。

第三,跳出“内卷”,瞄准海外市场增量空间。

“内卷”已经是环保行业里人人都会提到的词了。如果将环保行业比作一个射击场,靶子越来越少,而仅剩的靶子上也已经空间不足,但也有人在寻找新的射击场,提前一步瞄准更多靶子。

格林美2024年上半年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 173.38 亿元,同比增长 33.99%,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01 亿元,同比增长 69.70%。其半年度报告中将“踏浪出海,突围新机遇,全球产业链合作,推动产能大释放”作为报告期经营亮点的首句,强调了全国供应链的重要性和潜力。

率先布局海外市场的中国环保企业已获得的成果,也验证了海外市场是当前非常广阔的增量空间。根据中国天楹的半年度报告,海外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增幅已远超国内业务,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第四,涉足新兴行业,实现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除了拓展海外市场以外,国内环保行业也依然存在不小的增量空间以及增长空白区域。在传统模式放缓的同时,环保企业或许可以向新兴行业以及其亟需填补的空间积极靠近。比如以下几个细分领域:

1、分析仪器

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经过近十年发展,已经取得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在政策和市场的助力下,兼具稳健的发展特性,目前已达到超过千亿的产业规模。虽然从整体规模上来看,仅次于美国与德国,但竞争力上差距依然明显,2023 年全球排名前 20 的分析仪器企业尚无一家国内企业上榜,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 进口率近90%,部分高端产品进口率甚至几乎达到100%。

因此,目前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具有十分迫切的国产替代需求,这对国内的环保企业来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增量空间,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从而填补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空间,并且增强国际竞争力。

2、新能源

在双碳背景以及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推进下,新能源领域也正在体现着可以预期的发展潜力。此前,已有头部环保企业率先发展“环保+新能源”战略,例如中国天楹,在保持原有环保业务优势的同时,加速构建风光储氢氨醇新型能源业务生态,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18.93%。

9月9日,内蒙古蒙能光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蒙草生态、隆基绿能旗下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注册资本达3.5亿。

此外,全球新能源行业也持续向好,成为中国环保企业出海开拓劝全球市场的良好机遇之一。

3、智慧化

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在成为赋能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智慧化发展的重要动能和核心引擎。无人机巡检污染源和采集污染情况、使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垃圾分类、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环保数据分析……环保行业的智慧化应用场景在不断扩展。

因此,先行一步抢滩智慧化发展机遇,也会是环保企业的一个增量空间。

4 结语

深溪咨询的统计显示,上半年,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净利率为9.2%,去年同期为10.4%,净利率下滑了1.2%。而这也是近三年以来的一直趋势,净利率不断下滑且趋势难以扭转,换句话说,环保企业赚钱还会更难。未来,这个行业还要不要坚守?在经历了黄金时期后的环保行业里,这样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尤其是在每年的年中、年末业绩盘点时。

但横向来看,9.2%的净利率可能让一直以来习惯于高歌猛进的环保企业不习惯,但这个成绩在所有行业中仍能排到第9名!除去银行、金融、快消、传媒等部分长青的行业,环保行业的盈利能力依然稳健且名列前茅。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产业。虽然其投资属性决定了它的上限,但其公益属性又决定了它的下限。

也就是说,环保行业依然值得从业者去坚守,只是每个时期占据优势的风口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考验的就是企业家的辨识能力和掌舵判断力了。

因此,与其在“是否能赚大钱”的问题漩涡里挣扎,不如放下内耗,回归初心,看看别的企业是怎么做的。通过卓越的战略眼光、精准的战略举措和强大的内部管理,超越竞争对手,实现更好的发展。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9 月 21 日 下午5:54
Next 2024 年 9 月 21 日 下午6:08

相关推荐

  • 商务部: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消费”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有关情况。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2024年,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7000多万台(件)绿色智能汽车、家电、家居产品进入了百姓生活。 “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了大宗耐用消费品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李刚介绍,今…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28 日
    0
  •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第二十一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在京召开

    2025年8月21日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在北京召开了以“拥抱新能源变革时代”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会议围绕“拥抱能源变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布《2025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十大趋势》报告”等方面展开,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新难题、新举措,助力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国企业联合会(CEC)党…

    2025 年 8 月 23 日
    0
  • 2024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京举办

      9月20日,2024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以“‘碳’寻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设有国之重器—企业“双碳”之路和通明若鉴—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两个主题论坛,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绿色能源、科技创新、互利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共探低碳转型路径,展望绿色发展前景。   经济学家、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应邀以视频形式致辞,中国工程…

    国内新闻 2024 年 9 月 25 日
    0
  • 合理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优化能源供给,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发展清洁能源”。眼下,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对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风、光、农作物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据农业农村部估算,农村可再生能源每年可开发潜力折合标准煤达73亿吨,相当于目前全国农村能源…

    国内新闻 2025 年 2 月 21 日
    0
  • 中国建立517项生态领域国家标准物质

    记者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批准建立一批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标准物质,涉及大气污染监测、水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方面,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4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483项。 保卫蓝天,聚焦大气污染监测。新批准发布的空气中异丁烷、空气中丙烯腈、空气中羰基硫、空气中异丁烯以及空气中苯等标准物质应用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

    国内新闻 2025 年 2 月 14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