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降碳迫在眉睫,绿色替代燃料路在何方?

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航运业承担了全球超过80%的贸易量,也因此成为了“碳排放大户”。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统计,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3%。

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迫在眉睫。去年,全球航运业监管机构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明确到2030年,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20%,并力争降低30%;到2040年,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70%,并力争降低80%。

“船舶动力能源的降碳主要有三个路径,分别是电动化船舶、绿色燃料船舶以及化石燃料船舶搭配碳捕集装置。”在2024年全球绿色航运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等媒体表示,从应用场景来说,纯电驱动模式适用于内河沿海短途船舶,另外两种模式更适合远洋船舶。

在绿色能源替代方面,航运业正加速布局液化天然气(LNG)、生物柴油、绿色甲醇、绿氨等绿色航运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

据市场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研究统计,以船舶吨位计,替代燃料在新造船手持订单中占比达50%,替代燃料船舶正逐步成为新增船舶的主流。从船型看,气体运输船、汽车运输船中替代燃料动力接近100%,集装箱船领域替代燃料方案也成为主流。

黄震表示,目前,航运业绿色替代燃料中,绿色甲醇走在最前面,紧跟着的是绿氨,未来发展问题主要在于价格而不是技术。“未来是个无人区,哪种燃料能胜出,应该从6个方面来评价,包括发动机适用性、安全性、燃料可供性、法规标准完备性、大规模制备的经济性以及环保性。”

马士基·麦克-凯尼·穆勒零碳航运中心首席执行官Bo Cerup-Simonsen在采访中也表示,“绿色甲醇因其易存储和运输的优势,已成为备受瞩目的航运替代燃料。”截至2024年初,全球已有269艘甲醇动力船舶在建或投入使用,涵盖散货船、集装箱船和化学品船等多种船型。

“尽管绿色燃料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高昂的生产成本仍然是普及应用的主要障碍。例如,绿色甲醇的成本目前是传统燃料的2到4倍。”Bo Cerup-Simonsen说。

在黄震看来,绿色燃料的成本不仅要从内部看,还要从外部看;不仅要从静态看,更要从动态看,要看全球碳约束,如欧盟碳关税、碳配额及碳奖惩等的影响。另外,绿电的成本还要考虑绿电的零边际成本特性。

除了价格高,绿色燃料还面临规模化供应的难题。黄震提到,“绿色甲醇的生产,现在叫‘雷声大雨点小’。虽然说绿色甲醇达到每吨5000元,但是全球范围内,能够真正实现批量供应绿色甲醇的厂家极少,量还是很少。”

Bo Cerup-Simonsen也表示,目前,市场上对支付绿色溢价的意愿非常有限,纯粹由市场驱动的采用在今天并未大规模发生。绿色甲醇或绿氨的价格为每吨300美元左右才能具有竞争力,但生产成本远高于这个水平。

此外,LNG相比其他化石燃料可减少23%左右的碳排放,是市场成熟度高、成本相对可控的低碳燃料,是航运业降碳的重要过渡能源。

克拉克森研究表示,2024年上半年,以修正总吨计,替代燃料船舶新船订单占到同期所有新船订单的44%。LNG为应用量最多的替代燃料类型,且新签订单中LNG与甲醇的应用占比再度拉大。船东对绿色甲醇燃料的供应、价格等方面的担忧,甲醇动力船舶订单兴趣相较于2023年有所降温。此外,更多船东选择替代燃料预留以应对未来发展的灵活性。

黄震认为,没有哪一种燃料能够完全主导当前的船舶市场,未来哪种燃料能够胜出也是有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尽快打开我国绿色燃料市场空间,降低绿色燃料溢价,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是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黄震表示,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对绿色甲醇的统一标准,绿色燃料市场在哪里就遵循谁的标准。要加快绿色燃料标准与认证体系建设,促进与ISCC的接轨与互认,为我国绿色燃料的全球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Bo Cerup-Simonsen提到,国际海事组织将出台的新法规,对相关燃料有更多具体规定。这将使船舶运营商通过长期协议和法规确保使用可再生燃料。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大量投资。

除了使用绿色替代燃料,西门子能源全球副总裁赵作智表示,为实现航运业减排目标,业界还要从动力装置、能效技术、船载碳捕集等方面探索和应用可行的技术措施。据IMO和欧盟等机构的约束性目标,未来几年内全球数千艘总吨位超过5000吨的集装箱船、游艇和渡轮将需要更换重油和柴油发电机驱动解决方案。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12 月 26 日
Next 2024 年 12 月 26 日

相关推荐

  • 以实际行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近日在哥伦比亚城市卡利举行。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变化、物种入侵、过度开发等多重因素影响,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利益攸关方亟需形成合力,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蒙框架”)目标达成。中国在政策制定、资源调动和技术赋能等方面积极作为,给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新机遇。…

    2024 年 11 月 13 日
    0
  • 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更多科学力量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62次全会日前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130余个国家的IPCC成员国政府代表、有关观察员组织和国际组织代表参会,展现了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态度和意愿,为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注入了更多动力。 气候系统极端复杂。要更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人类社会对气候问题的认知需要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严谨的科学评估可…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11 日
    0
  •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首届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合作交流大会成功举办

    12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首届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合作交流大会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隆重召开。会议以构筑绿色低碳“新高地” ,布局未来产业“新风口”为主题。多位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遇,旨在通过先进经验和见解的交流分享,凝聚智慧与力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会议同时发布了《低碳湾…

    2024 年 12 月 31 日
    0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指南 推动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提出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设运行,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与可视化呈现,提升工业企业和园区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支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是支撑工业企业和园区提升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工具,通过…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21 日
    0
  • 积极推进“双碳”目标 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对全球的庄严承诺,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这标志着绿色低碳的现代化路径正在拓宽。实现“双碳”目标挑战巨大。我国碳排放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且留给我们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远少于发达国家。但是,这也为我国提供了发展新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坚持“先立后破”,先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安全能源体系,…

    国内新闻 2025 年 5 月 7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