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名录更新 保护措施有力(美丽中国)

物种名录更新 保护措施有力(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22日公布。我国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发布,首次收录蜻蜓、蚯蚓

2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以下简称“2025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62717个,其中物种148341个、种下单元14376个。

2025版名录较2024版,新增物种及种下单元7353个,其中物种6857个、种下单元496个。动物界新增4994个物种和470个种下单元,其中包括首次收录的蜻蜓和蚯蚓,分别新增895个和405个物种及种下单元,填补了这两个动物类群的空白;植物界新增458个物种,减少5个种下单元;真菌界新增1405个物种和31个种下单元。

“蜻蜓和蚯蚓,都是大众普遍关心的类群,但之前因未经相关专家审核,不符合收录条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学数据中心主任林聪田介绍,“名录有严格的收录程序和质量控制,物种数据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每个类群都需要有相关专家审核把关。目前,每年新收录的物种,有些是早已发表但之前缺少相关专家审核而未被收录的,比如此次收录的蜻蜓和蚯蚓;有些是新近发表今年及时收录的,如兽类的墨脱麝鼩、两栖类的南迦巴瓦舌突蛙等。随着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将覆盖更多类群,形成更完整的数据产品。”

2025版名录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共同完成,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和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支持。

2024年,中国研究团队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三大领域分类研究取得新进展。动物领域,中国新增脊椎动物132种,蜘蛛目新增309种;植物领域,新增植物新种284个,新种下类群19个,重新发现4个多年未见物种;微生物领域,2024年中国学者主导发现了1723个菌物新种,占当年全球菌物新种的48.5%。

“生物物种名录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程度的基础数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介绍,编制《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旨在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家底,促进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黑龙江伊春市举行,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近年来,我国着力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新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保护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建立异位保护和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农作物、畜禽、林草等实物种质资源超300万份;深入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更新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100余种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最新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量达505.9万只,是迄今全国范围内监测数量的最高纪录。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实施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野外保护、收容救护、人工繁育、放归自然等抢救性保护项目,持续开展50种极度濒危野生植物和10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抢救性保护,组织实施近40种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

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藏羚羊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通了13个大熊猫种群生态廊道,有效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全覆盖监测体系,野生东北虎超过70只,野生东北豹超过80只;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7群42只;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武夷林蛙、武夷山卷柏等一批新物种。自设立以来,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5000余号、28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0种、珍稀濒危植物65种;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8500余号、420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85种、珍稀濒危物种469种。

近年来,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昆仑”“春风”等专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综合本报记者施芳、寇江泽、董丝雨、张天培、刘梦丹采访报道)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3日 12 版)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1天前
Next 9小时前

相关推荐

  •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名自然资源领域代表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5名代表分享了他们在一线的生动实践与感人故事。 履职尽责,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东安村村委会主任、村级田长王娟惠表示,她作为田长的主要职责“就是要把耕地保护好”。东安村将耕地保护写入村规民约,构建人工监测与卫星…

    国内新闻 1天前
    0
  • 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名单公布

    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第三批38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包括北京清河、江苏扬州芒稻河、江西赣州寻乌水等。 这些案例在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治理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比如,北京清河、天津蓟州区州河等注重“三水”统筹、系统治理,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安徽青弋江(宣城段)、广东佛山高明河等注重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

    国内新闻 2025 年 1 月 2 日
    0
  • 极地区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多重要?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示

    近日,国际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对于“极地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显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个目标都可能受到极地区域的影响,极地区域可能已经成为限制全球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短板”。 △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关键气候要素的条件和变化 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科…

    1天前
    0
  • 北京邮政推出“资源循环 旧物回收”业务 市民可兑换实用好物

    近日,北京邮政正式推出“资源循环 旧物回收”业务。 此次业务覆盖北京市所有邮政网点,无论市民身处何地,只需携带不再需要的衣物前往最近的邮政网点,即可轻松参与旧物回收活动。回收范围广泛,涵盖了四季衣物、成双鞋子、包包、纺织品及毛绒玩具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保暖内衣、加绒鞋、塑料材质包等不适宜回收的物品则不在回收范围之内。 据了解,此前,这项业务已在9月于丰台区分…

    2024 年 11 月 6 日
    0
  •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突破

    科技日报北京1月6日电 (记者陈瑜)记者6日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中国华电所属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500标方/小时质子交换膜电解槽、3300标方/小时碱性电解槽产品日前正式下线,2.5兆瓦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实证平台投用。这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新突破,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华臻”3300标方…

    国内新闻 2025 年 1 月 8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