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更多资源向“绿”集聚

近日,财税、金融领域晒出半年成绩单,含“绿”量亮眼:2021年至今年6月,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绿色税种实现税收收入2.5万亿元,推动绿色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减税降费1.5万亿元;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经突破40万亿元,达到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位居全球第一。含“绿”量背后是政策的含“金”量。党的十八大以来,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双轮驱动、协同发力,有力促进了绿色发展。

财税政策做好“加减法”,通过有效引导市场供给和需求、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预期来支持绿色发展。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降低可再生能源、节能设备、清洁技术等领域投资风险,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绿色投资与研发。另一方面,通过税收手段,如征收燃油税、资源税等提高污染性、高能耗产品和行为的成本,抑制其生产和消费。同时,政府还通过直接投资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增加公共品供给;通过制定绿色采购政策,提高对环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需求。

金融政策担当“加速器”,加快让资金从高污染、高排放领域向环境友好、低碳可持续的产业和项目转移,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绿色金融确定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首个构建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走在世界前列。绿色金融发展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节能、减排等领域技术进步,进而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更多资源要素向“绿”集聚,还要形成更强的政策合力。财税、金融政策加强融合、相互促进,比如对开展绿色金融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探索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绿色项目提供增信。金融领域也应全面发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加快推进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碳交易等直接融资市场建设,并出台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的债券、保险、基金、投行、租赁等新型融资方式灵活组合应用。

当然财税、金融政策增“绿”效能的更好发挥,还有赖于与产业、区域、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拓宽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为民间资本参与绿色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法律保障;加快生态领域立法,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保障投资者权益……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全方位推进,必将为财税金融政策加力优化向“绿”而行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为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8 月 11 日
Next 2025 年 8 月 11 日

相关推荐

  • 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本报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寇江泽)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个文件相继印发实施,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不断完善。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介绍,第一个“1”,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这是统揽美丽中国建设各项举措的纲领性…

    国内新闻 2025 年 1 月 22 日
    0
  • 我国首次公报形式发布生态保护修复成效

    在6日开幕的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上,我国首次以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的形式,发布陆海一体的自然生态基本国情和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共4.7万余字,包括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国土空间自然生态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绿色地球中国贡献等内容。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司长王磊说,首次…

    2024 年 11 月 6 日
    0
  • 2030年将基本建成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中国气象局近日印发《关于构建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意见提出,到2030年,气象灾害防御全面融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和农村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综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基本建立乡村宜居宜业宜游气象服务业务,农村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国内新闻 2025 年 4 月 10 日
    0
  • 西部绿电利用率迎来“拐点”?

    7月2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了全国各地的风光发电利用率数据,西部风光富集区1—5月持续走低,尤其光伏发电利用率除宁夏外均不足90%。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突破20亿千瓦,同比增长58%。其中,风电、光伏合计装机达15.3亿千瓦。 新能源装机容量飞速增长,新能源发电(绿电)利用率却波动下降。电网消纳“吃力”,导致…

    国内新闻 2025 年 7 月 4 日
    0
  • 一座博物馆的低碳转型(我们的低碳生活)

    核心阅读 位于江苏苏州的苏州博物馆本馆,过去一直存在能耗高、运行费用高、碳排放高的问题。近年来,通过摸清碳排放“家底”、更新换代博物馆设备、实施智慧管理,苏州博物馆本馆着手打造运行碳中和博物馆,实现绿色转型。   10月23日是工作日,江苏苏州东北街,游客依然如潮水般涌入位于街口的苏州博物馆本馆。 苏州博物馆本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自2006年运…

    2024 年 11 月 4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