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遥感系统绘制南极独特植被地图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先进的遥感系统,可精准探测并绘制南极苔藓和地衣的生长情况,为南极生态研究和全球气候变化监测提供关键支持,相关成果发表于最近的《科学报告》期刊。

苔藓和地衣堪称南极生态的“绿色压力晴雨表”,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保温及生物多样性维持中起着关键作用。受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和人类活动影响,这些植被生存面临挑战。

该遥感系统创新性地结合了无人机高光谱相机、GNSS-RTK技术和高分辨率RGB无人机图像。团队用6种针对极地植物的光谱指数训练模型,结果表明,新模型的性能远超传统指标,在特征重要性评估中表现卓越。在植被标记环节,团队测试了12种不同的AI模型,其中表现最佳的模型准确率达到约99%,且在严格测试中保持稳定性能,这为未来的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

通过30米和70米高度试飞,团队发现较高的飞行高度适合区域概览,而低高度可捕捉精细细节,能从局部扩展至整个山谷应用。仅用8个关键波长的轻量版系统即可生成可靠地图,提升了调查效率和成本效益。

这项成果为南极生态监测提供了新技术,有助理解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的影响,推动全球生态保护。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8 月 14 日
Next 2025 年 8 月 14 日

相关推荐

  • 气候变化对主食作物有何影响?最新研究评估称或致严重产量损失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一期发表一篇气候变化建模论文发现,大部分主食作物可能会因气候变化出现严重产量损失,即使考虑了限制气候变化影响的缓解措施依然如此。这项研究评估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木薯和高粱6种主食作物,发现只有水稻或许能避免严重损失。 本项研究的相关示意图。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气候变化预计会影响全球粮食系统,但人们仍不确定其影响…

    2025 年 6 月 23 日
    0
  • “十四五”以来我国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到1100亿元,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特别是在三北地区,草原面积有22亿亩。通过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乔灌草有机结合,三北地区草…

    国内新闻 2025 年 4 月 28 日
    0
  • 湖泊是怎样命名的?(把自然讲给你听)

    湖泊的名字蕴含了不同的意义,有的根据大小、深浅等直观特点约定俗成,有的记录了历史变迁或文化传承,还有的和当地风土人情、语言特色等息息相关   青海湖、白洋淀、乌梁素海、纳木错……我国湖泊资源丰富,那么,你知道吗,这些湖泊的叫法为什么不相同?湖泊又是怎样命名的? 湖泊在古代多称为“泽”。比如“九泽”,就是上古时期9个大的湖泊。 现在的命名中,面积较大…

    国内新闻 2024 年 12 月 30 日
    0
  • 生态环境部:中国为COP27取得的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近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中方全面深入参与近百项议题谈判磋商,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为会议取得一揽子积极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本次大会以“共同落实”为主题,对发展中国家高度关切的适应、资金及损失与损害…

    2024 年 9 月 21 日
    0
  • 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完善 摸清产品“碳家底” 提升经济“含绿量”

    粤港澳大湾区发布35项新产品碳足迹评价技术标准,范围涵盖无人机、投影仪、医疗器械、智能手表等;上海启动“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率先在钢铁等行业推动;云南印发《云南省碳足迹核算重点产品目录清单》,包括11个行业37个类别145种重点产品……一段时间以来,多地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不久前,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通则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

    2024 年 11 月 6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