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回收产业迎来机遇

光伏组件回收产业迎来机遇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但随着光伏产品使用年限的临近以及新产品迭代升级,光伏组件“退役潮”正在加速到来。在全国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江苏省,不少地区和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产业,并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下一个蓝海

在光伏行业,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下一个蓝海”。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吉雷告诉记者,江苏早在2008年就已开始启动光伏电站建设,截至2024年10月底,江苏光伏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56GW,累计装机规模稳居全国前三位。“根据光伏板使用年限为25年的标准来测算,未来江苏将迎来光伏板的‘退役潮’。”吉雷说。

江苏常州是光伏重镇,当地产业起步早、发展快。近两年,常州通过校企协作,努力破解“退役”光伏板绿色处理难题,推动光伏回收利用产业链式发展。走进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块回收的废旧光伏板在机械臂的抓取下,进入全自动分解生产线进行铝框分割、EVA胶及背板分离、焊带、玻璃、电池片拆卸……不到5分钟,一块废旧光伏板便被“大卸八块”,化整为零,变成了不足米粒大小的玻璃碴、银屑等。

“这条生产线采取的是高压射流研磨法,对废旧光伏产品进行物理分解和工艺提纯,实现循环再利用,而且全程不引入新污染源,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降低光伏全产业链能耗等指标、节约硅和有价金属等资源。”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虎梁说,整条生产线已实现了自动拆解、分类收集,日均处置能力达到30吨,材料回收率达到95%以上,材料回收利用率超过90%,其中八成以上材料可回用至光伏行业。

庄虎梁介绍,企业一直努力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产业链的发展,先后牵头和参与制定《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方法 物理法》等16项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推动了光伏回收产业的标准化发展。通过与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企业正在推动物理法、综合法、化学法等多路径的光伏组件拆解技术及成套装备的开发与迭代工作。

当下的难题

走进位于江苏如东县的南通日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由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开发的废弃晶硅光伏组件“物理法+湿法”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一块废弃光伏组件上线后,经过上料、清洗、筛分等一系列工序,能够分阶段提取组件中的废有色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实现回收再利用。”南通日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杰告诉记者,企业每年可回收废旧光伏组件等再生资源超过1.5万吨,回收率超过了95%,但眼下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废旧光伏组件的来货量不足。“收货难导致产能‘吃不饱’,难以维系生产线连续运行,同时也限制了工艺提升和设备优化。”朱杰说。

长期关注光伏回收产业发展的常州工学院教授周全法表示,我国光伏回收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回收市场规模小,同时,相当一部分废旧光伏组件并没有进入合规企业进行回收分解再利用,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

周全法表示,废旧光伏组件材料中包含了玻璃、硅、银、铜、铝等有价值的成分,还有胶膜等高分子材料,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直接焚烧或者填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进入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回收分解再利用,才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降低光伏全产业链能耗等指标、节约硅和有价金属等资源。

在庄虎梁看来,推动光伏回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市场和技术两方面困难。“报废的光伏组件属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的环保成本高,而市场上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等‘小作坊’,一方面在环保和技术上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又以高价回收废旧光伏产品,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庄虎梁说,目前,光伏回收产业的技术装备普遍还不成熟,存在回收率偏低、效率偏低、能耗偏高、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推动整个行业的更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通光伏产品回收的“最后一公里”。

当被问及“小作坊”企业为何占据一定的光伏回收份额,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等“小作坊”在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分解时并不履行环保义务,几乎不承担环保成本,它们仅拆解售卖铝合金等有价值的部分,剩余部分采取堆砌、填埋或者焚烧等粗放式处理方式。而履行正常环保手续的企业,成本却更高。

加强规范引导

如何进一步规范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产业发展?

记者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2024年7月,当地发布的《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回收工艺应选择自动化程度高、二次污染少、节能降耗、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为了支持废旧光伏回收产业发展,2024年8月19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新型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鼓励建立退役新能源设备拆除、拆解、运输、回收、利用处置“一站式”服务模式。

202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62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退役光伏组件循环利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常州市首个新能源领域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也是全国光伏回收行业首个标准化试点项目。庄虎梁表示,企业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下一步,将联合组件回收企业、上游光伏制造商、下游材料循环再利用方等建立信息互通与对话合作平台,完善供需产业链条。同时,加强国内外跨领域合作,探索退役光伏组件高值化再生利用途径。

受访企业表示,期待出台更多光伏回收产业引导性、监督性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引导更多科技创新资源进入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利用行业。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1 月 20 日
Next 2025 年 1 月 21 日

相关推荐

  • 生态环境保护年度目标圆满完成

    本报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寇江泽)记者从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持续改善,各项年度目标圆满完成,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一批标志性战役,蓝天保卫战加力推进,碧水保卫战巩固提升,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持续…

    国内新闻 2025 年 1 月 17 日
    0
  • 畅通氢能车发展赛道 多地免收高速通行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陕西、山东、吉林、四川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等地出台了氢能源汽车免收高速通行费的相关举措。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表示,免除氢能车辆高速通行费,是推动购车补贴向运营补贴转型的一次重要尝试。以用车补贴的形态助力氢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全面推动新能源发展的一项举措。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

    2024 年 9 月 23 日
    0
  • 生态环境部:我国已建成规模最大、要素最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王仁宏)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在会上表示,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技术手段较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提供重要支撑。 从网络规模看,生态环境部直接组织监测站点达3.3万个,其中空气点位1734个,地表水点位3…

    2024 年 9 月 25 日
    0
  • 生态环保产业要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生产力革命

    2025年3月7日至9日,生态环保产业企业家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弘扬民族企业家精神,传达两会精神,强化党建和行业文化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研修培训班暨“汇聚环保力量 激扬巾帼精神 守正创新绽芳华 美丽中国娘子军”2025年生态环保行业女企业家庆祝三八妇女节,分享和学习业界女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荣誉和事迹,发扬和共…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12 日
    0
  • 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四成

    记者26日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获悉,截至8月底,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为12.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超过40%,达到40.7%。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带动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持续较快提升,能源电力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介绍,8月份,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当月全社会用电量的40%,…

    2024 年 10 月 8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