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回收产业迎来机遇

光伏组件回收产业迎来机遇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但随着光伏产品使用年限的临近以及新产品迭代升级,光伏组件“退役潮”正在加速到来。在全国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江苏省,不少地区和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产业,并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下一个蓝海

在光伏行业,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下一个蓝海”。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吉雷告诉记者,江苏早在2008年就已开始启动光伏电站建设,截至2024年10月底,江苏光伏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56GW,累计装机规模稳居全国前三位。“根据光伏板使用年限为25年的标准来测算,未来江苏将迎来光伏板的‘退役潮’。”吉雷说。

江苏常州是光伏重镇,当地产业起步早、发展快。近两年,常州通过校企协作,努力破解“退役”光伏板绿色处理难题,推动光伏回收利用产业链式发展。走进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块回收的废旧光伏板在机械臂的抓取下,进入全自动分解生产线进行铝框分割、EVA胶及背板分离、焊带、玻璃、电池片拆卸……不到5分钟,一块废旧光伏板便被“大卸八块”,化整为零,变成了不足米粒大小的玻璃碴、银屑等。

“这条生产线采取的是高压射流研磨法,对废旧光伏产品进行物理分解和工艺提纯,实现循环再利用,而且全程不引入新污染源,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降低光伏全产业链能耗等指标、节约硅和有价金属等资源。”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虎梁说,整条生产线已实现了自动拆解、分类收集,日均处置能力达到30吨,材料回收率达到95%以上,材料回收利用率超过90%,其中八成以上材料可回用至光伏行业。

庄虎梁介绍,企业一直努力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产业链的发展,先后牵头和参与制定《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方法 物理法》等16项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推动了光伏回收产业的标准化发展。通过与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企业正在推动物理法、综合法、化学法等多路径的光伏组件拆解技术及成套装备的开发与迭代工作。

当下的难题

走进位于江苏如东县的南通日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由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开发的废弃晶硅光伏组件“物理法+湿法”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一块废弃光伏组件上线后,经过上料、清洗、筛分等一系列工序,能够分阶段提取组件中的废有色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实现回收再利用。”南通日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杰告诉记者,企业每年可回收废旧光伏组件等再生资源超过1.5万吨,回收率超过了95%,但眼下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废旧光伏组件的来货量不足。“收货难导致产能‘吃不饱’,难以维系生产线连续运行,同时也限制了工艺提升和设备优化。”朱杰说。

长期关注光伏回收产业发展的常州工学院教授周全法表示,我国光伏回收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回收市场规模小,同时,相当一部分废旧光伏组件并没有进入合规企业进行回收分解再利用,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

周全法表示,废旧光伏组件材料中包含了玻璃、硅、银、铜、铝等有价值的成分,还有胶膜等高分子材料,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直接焚烧或者填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进入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回收分解再利用,才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降低光伏全产业链能耗等指标、节约硅和有价金属等资源。

在庄虎梁看来,推动光伏回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市场和技术两方面困难。“报废的光伏组件属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的环保成本高,而市场上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等‘小作坊’,一方面在环保和技术上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又以高价回收废旧光伏产品,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庄虎梁说,目前,光伏回收产业的技术装备普遍还不成熟,存在回收率偏低、效率偏低、能耗偏高、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推动整个行业的更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通光伏产品回收的“最后一公里”。

当被问及“小作坊”企业为何占据一定的光伏回收份额,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等“小作坊”在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分解时并不履行环保义务,几乎不承担环保成本,它们仅拆解售卖铝合金等有价值的部分,剩余部分采取堆砌、填埋或者焚烧等粗放式处理方式。而履行正常环保手续的企业,成本却更高。

加强规范引导

如何进一步规范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产业发展?

记者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2024年7月,当地发布的《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回收工艺应选择自动化程度高、二次污染少、节能降耗、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为了支持废旧光伏回收产业发展,2024年8月19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新型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鼓励建立退役新能源设备拆除、拆解、运输、回收、利用处置“一站式”服务模式。

202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62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退役光伏组件循环利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常州市首个新能源领域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也是全国光伏回收行业首个标准化试点项目。庄虎梁表示,企业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下一步,将联合组件回收企业、上游光伏制造商、下游材料循环再利用方等建立信息互通与对话合作平台,完善供需产业链条。同时,加强国内外跨领域合作,探索退役光伏组件高值化再生利用途径。

受访企业表示,期待出台更多光伏回收产业引导性、监督性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引导更多科技创新资源进入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利用行业。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1 月 20 日
Next 2025 年 1 月 21 日

相关推荐

  • 突破、引领、赋能,从三个关键词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近日,鸿蒙操作系统首次“亮相”电脑端,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华为鸿蒙生态补上重要一环;聚焦前沿,在全球大模型基准测试中,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模型Qwen3创下开源模型性能多个新高…… “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勉励…

    国内新闻 2025 年 5 月 30 日
    0
  • 多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

    近日,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12个有关部门印发《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旨在提升气候变化健康适应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健全完善多部门气候变化与健康工作协作机制,构建气候变化与健康相关政策和标准框架。加强气候敏感疾病监测系统建设,构…

    2024 年 9 月 25 日
    0
  • 中国建立517项生态领域国家标准物质

    记者日前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批准建立一批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标准物质,涉及大气污染监测、水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方面,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4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483项。 保卫蓝天,聚焦大气污染监测。新批准发布的空气中异丁烷、空气中丙烯腈、空气中羰基硫、空气中异丁烯以及空气中苯等标准物质应用于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

    国内新闻 2025 年 2 月 14 日
    0
  • 为携手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作出中国贡献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日前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闭幕。大会通过《公约》2025—2026年预算、应对沙尘暴、应对干旱、强化科研创新等39项决议文件。 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切实履行缔约国义务,举办中国馆系列活动,累计举办10余场边会,为携手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共同迈向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贡…

    国内新闻 2024 年 12 月 21 日
    0
  • 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达1/3

    6月28日发布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到625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1/3。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十年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过45%。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自2010年的9.4%上升至2024年的18.3%,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同时,能源技术…

    国内新闻 2025 年 7 月 2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