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回收产业迎来机遇

光伏组件回收产业迎来机遇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但随着光伏产品使用年限的临近以及新产品迭代升级,光伏组件“退役潮”正在加速到来。在全国光伏产业的重要基地江苏省,不少地区和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产业,并努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下一个蓝海

在光伏行业,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下一个蓝海”。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吉雷告诉记者,江苏早在2008年就已开始启动光伏电站建设,截至2024年10月底,江苏光伏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56GW,累计装机规模稳居全国前三位。“根据光伏板使用年限为25年的标准来测算,未来江苏将迎来光伏板的‘退役潮’。”吉雷说。

江苏常州是光伏重镇,当地产业起步早、发展快。近两年,常州通过校企协作,努力破解“退役”光伏板绿色处理难题,推动光伏回收利用产业链式发展。走进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块回收的废旧光伏板在机械臂的抓取下,进入全自动分解生产线进行铝框分割、EVA胶及背板分离、焊带、玻璃、电池片拆卸……不到5分钟,一块废旧光伏板便被“大卸八块”,化整为零,变成了不足米粒大小的玻璃碴、银屑等。

“这条生产线采取的是高压射流研磨法,对废旧光伏产品进行物理分解和工艺提纯,实现循环再利用,而且全程不引入新污染源,无废水、废气、废渣产生,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降低光伏全产业链能耗等指标、节约硅和有价金属等资源。”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虎梁说,整条生产线已实现了自动拆解、分类收集,日均处置能力达到30吨,材料回收率达到95%以上,材料回收利用率超过90%,其中八成以上材料可回用至光伏行业。

庄虎梁介绍,企业一直努力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产业链的发展,先后牵头和参与制定《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方法 物理法》等16项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推动了光伏回收产业的标准化发展。通过与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深化产学研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企业正在推动物理法、综合法、化学法等多路径的光伏组件拆解技术及成套装备的开发与迭代工作。

当下的难题

走进位于江苏如东县的南通日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由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开发的废弃晶硅光伏组件“物理法+湿法”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一块废弃光伏组件上线后,经过上料、清洗、筛分等一系列工序,能够分阶段提取组件中的废有色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实现回收再利用。”南通日弈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杰告诉记者,企业每年可回收废旧光伏组件等再生资源超过1.5万吨,回收率超过了95%,但眼下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废旧光伏组件的来货量不足。“收货难导致产能‘吃不饱’,难以维系生产线连续运行,同时也限制了工艺提升和设备优化。”朱杰说。

长期关注光伏回收产业发展的常州工学院教授周全法表示,我国光伏回收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回收市场规模小,同时,相当一部分废旧光伏组件并没有进入合规企业进行回收分解再利用,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

周全法表示,废旧光伏组件材料中包含了玻璃、硅、银、铜、铝等有价值的成分,还有胶膜等高分子材料,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直接焚烧或者填埋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必须进入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回收分解再利用,才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降低光伏全产业链能耗等指标、节约硅和有价金属等资源。

在庄虎梁看来,推动光伏回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市场和技术两方面困难。“报废的光伏组件属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的环保成本高,而市场上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等‘小作坊’,一方面在环保和技术上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又以高价回收废旧光伏产品,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庄虎梁说,目前,光伏回收产业的技术装备普遍还不成熟,存在回收率偏低、效率偏低、能耗偏高、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推动整个行业的更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通光伏产品回收的“最后一公里”。

当被问及“小作坊”企业为何占据一定的光伏回收份额,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等“小作坊”在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分解时并不履行环保义务,几乎不承担环保成本,它们仅拆解售卖铝合金等有价值的部分,剩余部分采取堆砌、填埋或者焚烧等粗放式处理方式。而履行正常环保手续的企业,成本却更高。

加强规范引导

如何进一步规范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产业发展?

记者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2024年7月,当地发布的《废弃光伏组件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回收工艺应选择自动化程度高、二次污染少、节能降耗、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的工艺和装备。为了支持废旧光伏回收产业发展,2024年8月19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强新型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鼓励建立退役新能源设备拆除、拆解、运输、回收、利用处置“一站式”服务模式。

202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62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常州瑞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退役光伏组件循环利用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常州市首个新能源领域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也是全国光伏回收行业首个标准化试点项目。庄虎梁表示,企业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下一步,将联合组件回收企业、上游光伏制造商、下游材料循环再利用方等建立信息互通与对话合作平台,完善供需产业链条。同时,加强国内外跨领域合作,探索退役光伏组件高值化再生利用途径。

受访企业表示,期待出台更多光伏回收产业引导性、监督性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引导更多科技创新资源进入废旧光伏组件回收利用行业。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1 月 20 日
Next 2025 年 1 月 21 日

相关推荐

  • 我国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增加资金投入,统筹推进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约3100种,已定名昆虫13万种;有高等植物3.8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野生植物4000余种。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修订野生动物保…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18 日
    0
  • 8部门印发行动方案 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体系加速完备。印发行动方案,旨在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

    国内新闻 2025 年 2 月 19 日
    0
  • 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近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2024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瞄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生态治理的卡点、堵点和难点,以三北工程研究院为平台,打造15个“三北”工程攻坚战科技高地,组织42家单位牵头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为解决脆弱生态系统恢复难、盐碱地利用难、人工治沙成本高、生态产业融合度低等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

    国内新闻 2025 年 2 月 19 日
    0
  •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刘志强)今年6月23日至29日是我国第三十五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23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市举办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主要包括“节能增效、低碳转型”“绿色消费、焕‘新’引领”“数字赋能、提质升级”“全民行动、‘节’尽所能”等4项活动。 在…

    国内新闻 2025 年 6 月 24 日
    0
  • “十四五”以来我国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500余亿尾

    新华社福州6月6日电(记者庞梦霞、胡璐)“十四五”以来,全国共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500余亿尾,对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提高社会公众资源保护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记者6日在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主会场了解到的。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联合举办,活动向闽江口水域投放中华鲟、日本鳗鲡、花鲈、鲢等水…

    国内新闻 2025 年 6 月 9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