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共筑绿色算力大生态 共创人工智能新未来”为主题的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会上,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正式发布《“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绿色算力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内蒙古、京津冀、贵州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绿色算力发展处于领先水平。和林格尔新区、怀来县、集宁大数据产业园、中卫工业园西部云基地、贵安新区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绿色算力发展指数排名前列,总体指数达到6.3以上。
自然禀赋+技术革新,绿电占比向100%冲刺
宁夏中卫市数据局副局长马振钧告诉记者:“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卫工业园西部云基地的鲜明底色。在这方面,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中卫市年均气温只有8.8℃,且气候干燥,为云基地采用自然风冷却技术创造了优良条件。比如,亚马逊AWS(云平台)在中卫市建设的数据中心,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让数据中心全年有80%以上的时间都不需要开启传统空调制冷,仅靠自然通风就能维持适宜温度,PUE值低至1.1。这在全国范围内是领先水平。
在绿色能源利用方面,中卫市风、光、水资源丰富,“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55万千瓦,占全区新能源装机总量的30%。
基于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中卫市创新“新能源+数据中心”的绿电市场化供应模式,实施数据中心集群算电协同项目(共8GW),采取“两降一补”模式(提高供电电压等级降低输配电价、优化电力交易策略降低交易电价、新能源项目利润贴补),力促新建数据中心绿电使用占比达100%,树立绿色算力新标杆。
马振钧介绍道,除了自然条件的优势,当地企业在数字化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创新和实践。
据悉,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西云算力、浩云科技等民营企业,均部署了AI能耗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数据中心运行效率,自动调整制冷、供电等系统的运行参数,确保总体PUE值控制在1.2以下。
数据中心用电量激增倒逼绿电转型
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长速度快、幅度大。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能源转型项目主任、高级分析师李鑫迪告诉记者,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机构公布的数据进行测算,2023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3%,到2035年预计上升到4%以上,相当于河北省的一年的用电量。而且,算力增加在数据中心重点布局地区更明显。例如,贵州数据中心集群用电量同比增速高达43.96%。
这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
国际能源署(IEA)在2025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算力资源的分布往往较为集中,一些地区的数据中心电力消费占比非常惊人。例如,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用电量已达到当地整体用电量的25%,对于当地电力供需平衡以及电网稳定性带来了挑战。当地电力公司计划新建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设施、储能和天然气发电来满足新增的电力需求。
随着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提高绿电消费比例已成为数据中心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数据中心纳入重点节能降碳领域,与传统高耗能行业并列管理。
《意见》提出,数据中心的绿电消费比例到2030年原则上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消费比例在80%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因此,国内外领先数据中心运营商正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绿电消费比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移动青海公司算力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靖寰告诉记者:“目前,青海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达97%,计划年内实现100%。”为平衡光伏发电的昼夜波动,青海省内规划了3座抽水蓄能电站,通过白天蓄水、夜间发电实现调峰。此外,青海气候凉爽(年均温约7.9℃),天然低温环境大幅降低数据中心制冷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