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首个全球生态系统临界点已被触发:珊瑚礁正在消失

随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珊瑚礁生态系统正面临临界点。这一严峻现实标志着地球生态系统可能已进入一个科学家们曾认为尚属遥远的新阶段。

10月12日发布的一份由160名国际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新报告指出,由于海水温度急剧升高,预计全球大多数珊瑚礁将严重衰退。科学家们同时警告,世界也正站在其他关键气候临界点的边缘,包括亚马孙雨林退化、主要洋流系统崩溃和极地冰盖消失等。

不过学界对此也存在不同声音。有专家认为尽管珊瑚礁确实面临衰退,但断言整个珊瑚礁系统已越过临界点可能仍为时过早。

海洋生态的关键支撑在崩溃

作为全球约四分之一已知海洋物种的栖息地,珊瑚礁被认为是最易受全球变暖影响的生态系统之一。

珊瑚与虫黄藻形成共生关系,但在高温压力下,这些藻类会离开珊瑚,导致珊瑚白化并最终死亡。这不仅使生态系统失去生物多样性,还威胁到数亿依赖珊瑚礁获取食物和旅游收入的人群。

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牵头编制的第二份《全球临界点报告》指出,在全球变暖影响下,约十亿人赖以生存的珊瑚生态系统正陷入不可逆转的衰退。报告强调,“除非我们能尽快将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恢复到较工业化前水平高1.2摄氏度以内(并最终至少恢复到1摄氏度),否则地球上将无法保留任何具有生态意义的暖水珊瑚礁。”

报告主要制作者、埃克塞特大学蒂姆·伦顿教授表示,“我们不能再将临界点视为未来的风险。暖水珊瑚礁大面积死亡的首个临界点已经开始。”

2023年1月以来,全球珊瑚礁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白化事件,80多个国家超过80%的珊瑚礁受到海洋热浪的影响。科学家表示,这场白化事件将珊瑚礁推入了“未知领域”。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卓越讲席教授、气候学家陈德亮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其团队近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证实,2023年破纪录的海洋热浪直接引发了全球性的大规模珊瑚白化。而珊瑚礁危机已成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压力下趋于不稳定的关键指标。

上述研究对2023年全球海洋热浪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后发现,这场破纪录的海洋热浪在强度、持续时间与空间范围上均创历史纪录,引发了大规模、大范围的珊瑚白化事件,对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且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指出这可能代表了海洋和大气条件的重大转变,并警告这些事件可能“将生态系统推向不可恢复的阈值,引发珊瑚礁崩溃”。

地球进入“危险区”

尽管形势严峻,但也有一些专家教授提出了不同看法。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约翰·罗克斯特伦(Johan Rockström)对澎湃新闻表示,目前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全球珊瑚白化事件频率空前,严重影响珊瑚礁恢复能力,这应被视为对全球的警告。

但他认为,断言整个珊瑚礁系统已越过临界点为时过早。“尽管报告措辞严厉,但世界上仍有一些区域拥有更具韧性的珊瑚礁物种。总体而言,热带地区的珊瑚礁系统正承受巨大压力。”

对于珊瑚礁临界的影响,罗克斯特伦指出,超过2亿人依赖珊瑚礁系统为生,包括渔业、沿海社区和旅游业。更长远的影响在于,珊瑚礁作为浅海高生物多样性系统,是许多鱼类的育幼场,维系着从浅海到深海的食物网。如果珊瑚礁系统崩溃,将被藻类主导的低生物量系统取代,其对碳循环、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风险显著。

伦顿教授于2008年首次提出了气候临界点的概念,指随着地球变暖,地球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不可逆转的变化的阈值,一旦超过将引发不可逆转的危险影响。

除了全球海洋珊瑚礁的崩溃,这些临界点还包括北极永久冻土融化、大西洋关键海洋环流减缓、格陵兰岛和西南极洲冰盖融化、亚马孙雨林消失并向北方森林转移以及西非和印度季风。

伦顿教授指出,“二十年前,我们认为全球变暖需要升高4到5摄氏度才会触发临界点,现在则认为1到2摄氏度就足够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温度已上升1.2摄氏度,而联合国2024年10月的报告预测,到2100年全球变暖可能达到3.1摄氏度。

尽管如此,伦顿仍相信通过全面减排措施可以“避免最坏情况”。研究人员呼吁各国采取“积极行动”,包括推广新技术、转向清洁能源和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下个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在巴西举行,报告作者希望各国能展现出应对危机所需的“政治勇气”。他们强调,现行政策不足以应对这些危险后果的规模,甚至往往没有充分考虑临界点风险。尽管富裕国家同意到2035年每年筹集3000亿美元,但这仍远低于发展中国家所说的应对气候影响所需的1.3万亿美元。

报告强调,只有通过坚定的政策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世界才能摆脱地球系统面临的生存危机,转而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5 年 10 月 17 日
Next 2025 年 10 月 17 日

相关推荐

  • 生态环境部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

    记者4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工矿企业排污口、工业以及其他各类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的设置实行审批管理;未经批准的,禁止通过上述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水;其他的入河排污口,应当在设置前,提交入河排污口登记表。 根据管理办法,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工作,组织建立并动态更新入…

    国内新闻 2024 年 11 月 6 日
    0
  •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九成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寇江泽)生态环境部24日公布今年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4%;PM10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9%;臭氧平均浓度为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0.1%,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25 日
    0
  • 还有600多亿元可用,国家绿发基金打通环保和“双碳”两个板块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885亿元的规模,目前还有600多亿元可以使用。”近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副总经理吕彤轩在由E20环境平台主办的2024固废战略论坛上表示,“很多企业都可能是我们未来的合作伙伴”,“你们的好项目我都记下来了”,希望下一步能够深入对接。 在吕彤轩看来,“前几年老是把环保这个领域视为‘畏途’,觉得好像不是太赚钱”。但是,“今年是一个大年,投资相比…

    国内新闻 2024 年 12 月 30 日
    0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指南 推动建设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提出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设运行,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与可视化呈现,提升工业企业和园区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支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是支撑工业企业和园区提升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工具,通过…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21 日
    0
  • 海上风电项目管理有了新规范

    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从强化规划管控、厉行节约集约、优化用海审批、坚持生态用海4方面提出12项措施,进一步优化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稳步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3910万千瓦,占全球总容量50%,已成为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市场。 自然资源部海…

    国内新闻 2025 年 1 月 8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