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动物园的减碳细节
分类处理落木,生产有机肥料;铺设透水材料,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光伏发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积极探索绿色减碳,努力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在江苏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本土物种保育区,有一棵曾因台风倒下的麻栎树。园区并没有选择将这棵麻栎树挪走,而是保留下来,让树干成为许多其他植物、动物、真菌等生命共存的新空间。 …
-
西部绿电利用率迎来“拐点”?
7月2日,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了全国各地的风光发电利用率数据,西部风光富集区1—5月持续走低,尤其光伏发电利用率除宁夏外均不足90%。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突破20亿千瓦,同比增长58%。其中,风电、光伏合计装机达15.3亿千瓦。 新能源装机容量飞速增长,新能源发电(绿电)利用率却波动下降。电网消纳“吃力”,导致…
-
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达1/3
6月28日发布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到625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1/3。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十年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过45%。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自2010年的9.4%上升至2024年的18.3%,煤电装机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同时,能源技术…
-
六部门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
本报北京6月29日电(记者王浩)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切实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持续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近日,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实施《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生态流量管理部门职责、管控指标确定、泄放与调度、监测与预警、监督评估等5方面作了规定。 《管理…
-
中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进展报告》),系统梳理了2024年以来中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并对未来中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 中国高度重视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会同14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牵头推进工作落实,全国碳足迹管…
-
全球核电市场迎来新机遇
近日,世界银行宣布解除核电融资禁令,标志着世界银行能源政策的重大转变。世行行长彭安杰宣布世行将“重新进入核能领域”,重新支持核能项目,重点包括延长现有核电站寿命和发展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SMR),并计划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深度合作,确保核安全标准和非扩散监管。随后,亚洲开发银行也表示将评估是否解除此类禁令。 世界银行在2013年正式实施对核能…
-
变废为宝!我科学家破解混合废塑料回收难题
从触手可及的快餐盒、矿泉水瓶到遍布生活的家电外壳、医用器材,从田间铺设的农用地膜到屋顶高架的太阳能光伏板,如今,塑料制品无处不在。然而,全球每年生产超过4亿吨塑料,绝大部分在废弃后因难以高效回收而长期滞留于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和巨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困扰全球环境治理的突出难题。面对这一问题,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
我国光伏总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新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伏总装机规模已突破10亿千瓦,带动新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 最新数据显示,前5个月,我国新增光伏装机1.96亿千瓦,同比增长57%。目前,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达到10.8亿千瓦,相当于约48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 10亿千瓦以上的光伏装机,一年可发出1.2万亿千瓦时的绿色清洁电能,占我国年总发电量比重为…
-
深远海风电如何破除“不确定性”?
近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和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海上风电回顾与展望2025》报告和《全球风能报告》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风电发电量达3814.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2.78%。海上风电作为新兴增长极,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230吉瓦,其中,我国深远海项目将成为国际合作的核心增长点。 海上风电前景可期,但…
-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刘志强)今年6月23日至29日是我国第三十五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23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在青岛市举办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主要包括“节能增效、低碳转型”“绿色消费、焕‘新’引领”“数字赋能、提质升级”“全民行动、‘节’尽所能”等4项活动。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