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团队开发出太阳能提锂新技术

记者近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等学者开发了一种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该装置能高效利用太阳能,以高选择性、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方式从盐湖水中提取锂。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

作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战略性关键金属,锂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和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盐湖型锂矿是全球锂资源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复杂盐湖化学条件和极高环境保护要求,难以大规模开采利用,这成为我国锂矿开采的难题。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特任副研究员宋琰介绍,青藏高原拥有极其丰富的盐湖资源,蕴藏着巨大锂储量,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盐湖提锂新技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经过多年摸索后,团队注意到自然界中盐生植物高效提取特定物质的能力。在盐碱环境下,盐土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选择性地吸收盐分和水分。宋琰说,这种“选择性吸收—储存—释放”机制,使盐生植物能在极端盐碱环境中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这为开发高效、可持续的盐湖锂资源提取技术提供了重要仿生学启示。

受此启发,研究团队开发了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装置直接漂浮在水面上,可以把它理解为一棵树。”宋琰介绍,最上层的蒸发器由氧化铝材料制成,相当于“树叶”;位于“树叶”下方的是储存层,采用亲水性好、硬度高且孔隙率高的氧化硅材料制成,能为装置提供支撑并储存丰富锂盐;与水面直接接触的纳滤膜相当于“树根”,其孔径细微,能允许锂离子穿透进入储存层,同时阻止一些大离子进入装置内,从而实现锂的富集。

据介绍,这种装置通过吸收太阳光产生热能,再利用热能驱动蒸腾作用,在装置内产生压强。当盐湖水流经纳滤膜时,这一压力促使水分子和锂离子穿透膜层,而将其他物质有效分离,从而实现对锂的高效提取。

宋琰说,研究团队还基于该装置搭建了界面光热盐湖提锂平台,测试了在盐湖卤水中的提锂效果。结果显示,该平台能高效地从稀释的盐湖卤水中提取锂,并在运行528小时后仍保持稳定性能。

据介绍,这项关键技术的研发,有望推动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战略性关键金属锂的安全供给。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4 年 10 月 8 日 下午9:54
Next 2024 年 10 月 9 日 上午9:52

相关推荐

  • 全球最大、最完整新能源产业链建成!中国下一步怎么走?

    行至年尾,过去一年中国绿色转型引领全球,来年转型还将加速。 中国绿色转型引领全球 过去一年,中国能源绿色转型成效可以从一组数据中得见。 2024年,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有力降低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 9月底,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2.5亿千瓦…

    2024 年 12 月 27 日
    0
  • 永定河连续五年实现全线流动

    3月14日,随着位于天津的屈家店水利枢纽开闸放水,永定河自2021年以来连续五年实现全线流动。 按照水利部批准下达的《2025年度永定河水量调度计划》,为进一步巩固生态补水成效,2025年永定河将保持全线有水,春秋季全线流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有序实施生态补水各项工作,1月24日,洋河水库提前加大下泄流量;3月1日,册田水库、官厅水库如期加大下泄流量,全面…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18 日
    0
  • 北京邮政推出“资源循环 旧物回收”业务 市民可兑换实用好物

    近日,北京邮政正式推出“资源循环 旧物回收”业务。 此次业务覆盖北京市所有邮政网点,无论市民身处何地,只需携带不再需要的衣物前往最近的邮政网点,即可轻松参与旧物回收活动。回收范围广泛,涵盖了四季衣物、成双鞋子、包包、纺织品及毛绒玩具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保暖内衣、加绒鞋、塑料材质包等不适宜回收的物品则不在回收范围之内。 据了解,此前,这项业务已在9月于丰台区分…

    2024 年 11 月 6 日
    0
  • 商务部: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消费”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有关情况。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2024年,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深入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7000多万台(件)绿色智能汽车、家电、家居产品进入了百姓生活。 “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了大宗耐用消费品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李刚介绍,今…

    国内新闻 2025 年 3 月 28 日
    0
  • 《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发布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该年报显示,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同比下降4.9%。其中,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389.6万吨、535.0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22%和4.05%。 2023年,全国机动车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为724.9万吨、187.2…

    国内新闻 2025 年 4 月 3 日
    0

联系我们

ECOEPN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1156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